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1.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泉芳  俞洁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799-1803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伊红B模拟染料废水降解进行了研究.借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其降解过程,用酸度计测定了降解液pH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降解过程中伊红B的形貌并初步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伊红B被降解为CO2、H2O和简单无机盐;在波长为513 nm时,降解110 min后,脱色率达到95%;反应后降解液pH降低,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羧酸类物质生成.通过吸光度值计算得到了动力学常数k=0.0206 min-1,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12.
不同晶型锰氧化物去除水中亚甲基蓝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蔡冬鸣  任南琪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71-1976
利用溶液法和固态合成法制备α、β、γ和δ晶型粉末二氧化锰,借助等电点测定技术、颗粒计数仪、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考察了上述物质对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δ二氧化锰去除染料的能力相对最强,试验条件下染料去除率达99.0%,脱色能力受pH变化的影响也最小;其脱色机理可能是染料中的N原子与二氧化锰表面羟基形成的氢键作用,以及静电吸引的叠加,其中氢键去除占主导地位.其它晶型的二氧化锰只在强酸性时存在表面羟基;故只在强酸性时有良好的脱色能力.pH值是影响去除染料能力的关键因素,脱色能力随pH值的变化规律因晶型而异,体系温度和颗粒分布也对去除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13.
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减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奕娜  彭永臻 《环境工程》2006,24(3):62-64,56
实验主要进行缺氧好氧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消化效果的研究;在常温和中温下,与传统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对比,并进行pH等控制参数的统计规律分析,提出优化处理工艺条件,也为污泥缺氧好氧消化工艺的设计、运行管理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14.
染料溶液的臭氧脱色效率和残留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偶氮、蒽醌和菁型三类染料中的11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时间下臭氧对染料色度脱除和溶液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降解后溶液中的残留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散染料外,所有可溶性染料在20min内的脱色率均达到79%以上;不同应用类型染料的脱色速率顺序为:活性>酸性>直接>阳离子>分散,在可溶性染料中,同类型的分子质量小的染料脱色速率较快.酸性物质的生成使得溶液的pH值随反应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终pH值都低于4.5,pH值与脱色率在总体上的变化趋势一致.臭氧氧化脱色表现为复杂的染料分子被降解成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染料分子中的-SO3H和-Cl基团大部分生成了SO2-4和Cl-,而PO3-4仍以游离的H2PO4-存在于溶液中,氮则是根据其基团的不同而部分被降解生成NO-3,降解溶液中不存在NO-2.  相似文献   
715.
PDMDAAC阳离子膨润土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阳离子膨润土,研究其电动特性及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与膨润土相比,阳离子膨润土的表面电性发生了变化;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明显提高,而且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16.
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脱色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制备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研究絮凝剂处理分散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PAC-PDMDAAC较PAC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投加量;PAC的B值和PDM-DAAC质量分数(P%)、粘度(η)对PAC—PDMDAAC的脱色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7.
研究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染料中间体H酸和1-氢基蒽醌生产废液提高其生物降解性。研究表明,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能迅速分解有机物,改善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经羟基自由基氧化处理后,能提高废水的絮凝处理效率,本文还对羟基自由基氧化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18.
染料废水物理化学脱色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本文按吸附,混凝,化学氧化,离子交换,超滤膜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染料废水物理化学脱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19.
黑曲霉吸附弱酸性艳蓝RAWL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曲霉吸附弱酸性艳蓝RAWL(简称染料)的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和化学修饰的方法,考察了黑曲霉对染料吸附性能的pn响应模式,表征了黑曲霉干粉菌体表面的主要官能团组成及不同官能团对吸附染料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pH不大于2)条件下黑曲霉对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黑曲霉干粉菌体表面含有氨基、羧基和磷酸根;经脂质脱除、磷酸根酯化修饰、羧基酯化修饰、氨基甲基化修饰后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不变,而乙酰化氨基在酸性体系中失去质子化能力,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下降51.6%,说明低pH条件下氨基质子化导致带正电的黑曲霉干粉菌体与带负电的染料之间的静电引力是吸附染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0.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pillar the bentonite clay (Bt) with polyhydroxy tin chloride. The synthesized Tin-pillared interlayer clay (Sn-PILC)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FT-IR), Brunauer-Emmer Teller (BET)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aw-Bt and tin pillared interlayer clay (Sn-PILC) was examined for two dyes, namely, Malachite Green (MG) and Chrysoidine-Y (CY) from their aqueous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like solution pH, dose, and dye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efficiency at equilibrium dye concentration for Sn-PILC was 66.229 mg g–1 for MG and 63.792 mg g–1 for CY. Sn-PILC obeyed Langmuir isotherm for both the dyes whereas raw-Bt followed Freundlich isotherm. On the other hand, both adsorbents followed PFO as well as PSO kinetic model, indicating physisorption assisted by chemisorption. Thermodynam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Sn-PILC for both the dyes. Regeneration studies revealed 80% efficiency up-to f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