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61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长江流域13个干流断面及18个支流断面处沿岸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进行测定,分析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表层土中ΣPCBs的含量范围为:1.05~50.11ng/g dw,平均值为5.71ng/g dw,含量处于较低污染水平.干流的PCBs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且PCBs在宜昌、岳阳、武汉、重庆等二三线城市总含量较高.PCB 17,PCB 18,PCB 44,PCB 74,PCB 87的检出率较高,三氯联苯、四氯联苯是主要的同系物,表明长江流域表层土壤主要以低氯联苯污染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PCBs主要来自于1号国产变压器油、Aorclor 1242、1248、大气沉降及地表径流的混合污染源;对长江流域表层土壤健康风险评价表明,PCBs存在较小健康风险,呼吸摄入潜在风险低于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112.
为实现染色残液的高效处理及废水回用,鉴于染色残液良好的导电性,选用电化学处理技术,以模拟活性红X-3B染色残液为研究对象,在钌铱形稳电极为阳极和合适的电解条件下,比较石墨板、石墨毡、炭毡、ACF(活性炭纤维毡)、碳纤维电极〔CFF(碳纤维布)、CFB(碳纤维刷)〕等碳素阴极材料的电化学处理效能.结果表明:碳素阴极材料可实现染色残液的完全脱色,活性红X-3B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中CFF为阴极时CODCr去除率达到86.37%,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为0.010 3 min-1,是石墨毡(0.007 3 min-1)的1.4倍.相比于石墨板电极,CFB显示出优异的二电子氧还原和产H2O2能力,单位面积产H2O2的浓度为10.40 μmol/L,是石墨板(1.08 μmol/L)的9.7倍,产生的H2O2导致活性红X-3B的降解,30 min内实现完全脱色.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碳纤维电极(包括CFF和CFB)的析氧电位明显高于其他电极,可有效抑制析氧副反应,提高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电催化效率,有利于降低能耗.研究显示,碳纤维可作为阴极材料应用于电化学处理染色残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3.
基于GM(1,1)的残差修正模型的电梯故障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城市某品牌电梯故障率发展趋势,建立了该城市该品牌电梯故障率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波动较大。为了提高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对模型进行数据检验时得到的残差序列,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残差修正模型,利用该残差修正模型对原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利用经残差修正模型修正后的故障率预测模型对该城市A品牌电梯的故障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残差修正模型对原模型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与修正前相比有升也有降,但精度有所提高且趋于稳定,表明残差修正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2)利用所建立的故障率预测模型求得的预测故障率与实际故障率相比,相对误差不超过8.010%,表明该故障率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3)修正模型预测值表明,在现有状态下该城市A品牌电梯的故障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该品牌电梯的检维修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4.
文章阐述了染整助剂的环境行为、环境毒理和对生物体的毒性。阐述了开发无毒害和可降解的染整助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5.
Fenton氧化处理剩余污泥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集中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轻了水体污染;但是,产生的大量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又成为污水处理面临的另一个瓶颈难题。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被应用于污泥处理,高级氧化技术-Fenton氧化在剩余污泥的处理中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章重点介绍了Fenton氧化在剩余污泥处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Fenton氧化处理剩余污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Fenton氧化剩余污泥处理优势,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6.
薛攀  张刚  周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13-116
对某染织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改造工艺,增加一套气浮一体化处理设备,并将初沉池改为水解酸化池,平流沉淀池改成斜管沉淀池。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对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0.7%、87.5%,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7.
微电解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  胡将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09-110,113
印染废水因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可生化性差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本文采用微电解-生化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工程实验,微电解预处理使废水中的COD大幅去除,并显著提高其可生化性;色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工程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生化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处理后废水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8.
两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成分复杂、色度大、浓度高且生物难降解物质多等特点,采用了混凝沉淀法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而后分别采用新型海藻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帘式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活性污泥法处理试验研究。通过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色度、浊度等水质指标连续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考察两种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膜组件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海藻式MBR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浊度低于0.3NTU,对COD、BOD、色度、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4%、91.4%、87.8%、86.4%。海藻式MBR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帘式MBR,且能够降低MBR膜丝根部的污染,清洗更方便、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9.
曝气生物滤池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废水COD浓度从进水90~140mg/L降到80mg/L以下,色度从32倍降到16倍以下,排放水质稳定达到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一时段一级标准。通过近半年的试验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成本低、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印染废水后段深度处理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通过滤柱考察了进水pH变化对海绵铁预处理染色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6、7、8、10时,过滤周期内脱色率都高于94%,出水pH大于7。与pH=6、7、8对比可知,在pH=10时,水头损失小,周期产水量高,出水含铁量低。海绵铁过滤柱活化后脱色率、周期产水量与活化前基本相同,出水pH比活化前低,出水铁含量相对较高。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图发现过滤柱内海绵铁腐蚀程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