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9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4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138篇 |
综合类 | 528篇 |
基础理论 | 149篇 |
污染及防治 | 88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123篇 |
灾害及防治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5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M2.5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PM2.5颗粒物监测技术和PM2.5的监测网络的建设,重点介绍了美国多年来对PM2.5的监测状况,以及采用的Beta射线法、Beta射线光浊度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等监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指出综合国内外多年的监测经验,PM2.5的在线监测需要经过大量手工经典方法数据作为比对和校验,才能给出有效而高质量的PM2.5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72.
运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2005年和2009年遥感解译数据、土地侵蚀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7个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9.81~78.08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05-2009年17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值在0.06~3.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3.
74.
秦皇岛海岸侵蚀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松涛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25-28
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遥感图片对比,并选取典型海岸岸滩监测剖面实测数据,对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海岸全线处于侵蚀状态,平均蚀退率1.5~4 m/a,根据蚀退率可将秦皇岛海岸划分为严重侵蚀、强侵蚀、侵蚀、微侵蚀、稳定5种岸线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75.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沙漠化从岩石记录中可以追溯到中生代中期,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中国的沙漠化是这个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沙漠化是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联合控制的地质事件。是岩石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及水圈强烈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演化是漫长的和具有周期性的,不会因为局部的条件变化而发生整体意义上的突变。人类活动是局部的,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沙漠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物理风化与沙源积聚阶段、风沙作用阶段和沙漠化阶段。沙漠期后沙丘沙经过固化生草、胶结成岩阶段后即形成风成砂岩。 相似文献
76.
基于GIS的长沙市洪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长沙市地理基础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水文、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敏感性三个角度出发,对长沙市洪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与1994年相比,2010年长沙市洪灾敏感性有所增加,暴露性上升,洪灾风险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长沙市区及望城区由于地势平坦,湘江干流贯穿其中,加之经济发达,因而洪灾风险较高;而西部的宁乡县和东部的浏阳市洪灾风险较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洪措施.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洪灾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78.
试验考察了东阿县污水处理厂一期A2/O工艺厌氧池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当进水ρ(COD)为548.3 mg/L时,厌氧池平均去除率达78.7%。同时探讨了几种常见数学模型模拟厌氧池去除有机物规律情况,根据实际工程监测数据确定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常数,得出Grau模型、Stover-kincannon模型和改进的Monod模型较适合模拟厌氧池去除有机物的规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9.
浙江省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改进的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重构了2001-2010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浙江近10 a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利用分段多项式拟合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了自然植被重要物候期(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等),分析了植被物候期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探讨了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浙江植被覆盖有所减少,整体下降趋势不显著,平均植被生长季为222 d,长度略有延长,其中开始时间提前趋势不显著,而结束时间推迟显著.②植被生长季为3月下旬至11月中旬,植被生长季的开始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生长季结束时间相对集中,其中生长季延长的区域面积和缩短的区域面积相当.③气象要素与关键物候期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冬季的热量供给是影响浙江植被生长开始的重要因子,植被生长季前期温度积累的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生长季结束时间与当年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当年降水和湿润指数的减少呈负相关,但影响不显著,从与各相关月、季度相关分析来看,秋季干湿程度对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