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6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安全科学   621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376篇
综合类   2090篇
基础理论   387篇
污染及防治   390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291篇
灾害及防治   26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前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共识。然而仅仅依靠全要素生产率不能转变生产方式,关键在于区分绿色与非绿色偏向。研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方法,对比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软技术"、绿色"硬技术"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依靠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发展需要区别绿色与非绿色偏向;2必须注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绿色发展的作用及其运行机制;3不同偏向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空间学习效应不同;4绿色"软技术"对绿色发展贡献不充分。这就意味着,在当前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收紧的背景下,要区别绿色与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否则将不能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重视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绿色管理技术等绿色"软技术"对绿色发展的贡献。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要重视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又要考虑技术市场、劳动智力结构、劳动者年龄结构的影响。提升绿色"软技术"的贡献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变动的吸纳能力。通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空间学习效应,实现中国省际区域间绿色可持续协同发展。此外,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时,既要重视对绿色"硬技术"的吸收,又要重视对绿色"软技术"的再学习。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要继续鼓励支持绿色"硬技术"自主研发,巩固提升绿色"硬技术"对绿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对水敏感性的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感性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非反应性微粒的释放迁移、反应性微粒的膨胀和絮凝作用与胶体吸附架桥作用下多孔介质中微粒物质的释放、膨胀、迁移、重沉积等引起的孔喉阻塞是导致水敏感性的机理所在;临界盐浓度、临界盐浓度变化率、临界离子强度、一临界流速和pH值是水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水敏感性的研究对防止海水入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铁改性海泡石除锑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廉价海泡石, 用氯化铁对其改性。研究铁改性海泡石对锑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氯化铁浓度、吸附时间、初始锑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锑的吸附影响较大,溶液初始pH影响不明显。在初始锑浓度50 mg/L,pH 6.8,5%氯化铁改性海泡石投加量为2 g/L,吸附90 min, 温度35℃下,吸附量可达21.6 mg/g。海泡石对吸附锑具有缓冲特性,溶液的初始pH值在3.1~10.1范围时,吸附后溶液的最终pH值为8~8.5。IMS吸附锑是放热过程。改性后海泡石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羟基数量增加,导致其吸附能力增强。通过XRD谱图并未发现铁晶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54.
刘娟  暴勇超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209-1212
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NCTS-M对中性兰染料的絮凝性能。通过测量絮体的Zeta电位以及对絮体进行彩色电视显微扫描初步探讨了该絮凝过程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30 mg/L,pH=6时,絮凝效果最明显,脱色率可达93.1%。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以及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以压缩双电层为基础。絮凝剂中镁离子在中性条件下对絮凝过程也起到了较强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55.
利用UVC去除低浓度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苯的UVC去除效果的影响,获得了苯的去除率与苯的初始浓度、气体流量、相对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苯的去除率的倒数与苯初始浓度、气体流量之间为线性关系;苯的去除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关系,最佳相对湿度值在30%~50%之间;苯的去除率随氧气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波长为185+254 nm的UV与254 nm的UV相比净化效果更为理想。还分析了苯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探讨了苯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56.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超细粉煤灰基成型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成型吸附剂,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Cr6+进行动态吸附研究,绘制穿透曲线,利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穿透曲线的通式Ct=A1A2〖〗1+(t/t0)p+A1。结果表明,初始浓度C0=25 mg/L,填料高度不同时,达到穿透点的时间随填料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填料高度h=200 mm,初始浓度不同时,达到穿透点的时间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该吸附剂对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穿透曲线通式的回归线性相关系数表明,该通式可很好地反映超细粉煤灰成型吸附剂的动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8.
主要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等,对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教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内容及地点,教师的闲暇时间与体育支出,学院教师体检等情况,建议我院教师注重身体健康,增强健身意识,建议学院为教职工的健康工作和生活创造健身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9.
铁碳微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作用机理,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铁碳微电解法及其组合工艺对印染、造纸、焦化、炸药、制药等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实际的应用状况.提出了铁碳微电解法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大体方向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简要回顾现有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事故的成因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和经验总结构建事故成因理论的缺陷。该研究试图从分析和推理入手,根据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运行机制及事故成因结构敏感性特征,探索由于新技术快速普及应用而不断涌现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失效机制及事故的成因理论;解释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差异性、时间方向性及情境依赖性;为任何因新技术普及应用而产生的人造系统的安全分析及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