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587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1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6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31.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估的一种工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估的一种工程方法。该方法基于建筑火灾的区域模拟理论和人员疏散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计算出火灾中达到危险状态的时间和整个疏散过程所需的时间,通过对比这两个时间,来确定火灾危险性的大小。这种方法概念清晰,简单易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际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也可用于对火灾的安全工程设计评价和安全咨询。  相似文献   
32.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34.
The distribution and impa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pollutant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full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pollutant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it comes to abatement techniques, since measures to reduce emissions of one nitrogen pollutant can ofte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another. This project represents a step towards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ssues by linking together new and existing nitrogen flux models into a larger framework. The modelling framework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some of the nitrogen flows between fields, farms and the atmosphere have been modelled for a UK study area for typical farm management scenarios.  相似文献   
35.
灾难模型化及其国外主要开发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略分析了灾难模型化和它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介绍了当前国外从事灾难模型化的主要研发单位,包括独立的模型化公司、大学研究所、再保险公司、再保险中介经纪公司和政府机构。同时收集了一些最近灾难模型化些文献,希望这些信息能有助于同行在我国减灾保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对地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工程同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受不可预见的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环境、施工技术的可靠度、经济发展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重;就必然使地铁工程成为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然而目前对其风险评估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水平上。为此,笔者在研究系统论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风险评估的观点出发,运用动态控制的原理,着重研究适合于地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及建立理论框架时应考虑的诸多问题;同时对动态系统风险评估、评价因素可靠性分析技术、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及评估技术的运用做了简要论述。该框架体系不仅适用于地铁工程的风险评估,同样适用于其他复杂的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评价。  相似文献   
37.
简述近年来可移动危险源的严重事故及惨痛教训,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可移动危险源的动态安全监控,指出开展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的迫切性;从而对建立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功能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对可移动危险源实施动态安全监控,以实现对其严重事故的有效控制,并对完善可移动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8.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供电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介绍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对各部分的实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框图及系统最终要反映的信息要求。  相似文献   
39.
对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常用技术——过滤、膜分离、化学氧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中试试验,对动态砂滤系统、PAN膜处理系统和高级氧化系统处理炼油厂二级排放水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0.
A programme of large-scale experiments for atmospheric dispersion was carried out by INERIS over a period extending from December 1996 to April 1997. The objectives of the test campaign were to measure anhydrous ammonia concentrations in a range of few meters to 2 km from the release, in order to generate data to be used to improve 2-phase discharge and dispersion modelling.

The discharges were released from a 6-tonne storage tank of pressurised liquid ammonia and through a discharge device with an outlet diameter of 2 in. Fifteen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various release configu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industrial situations (impinging jets on the ground and on a wall at various distances, release through a flange without seal…). The quantity of ammonia discharged from the liquid phase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tests, from 1.4 to 3.5 tons for durations between 7 and 14 min and, therefore, at flow rates between 2 and 4.5 kg/s. Approximately 200 sensors were settled downwind to measure ammonia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the plume. These tests showed that for discharges with identical flow rates the dista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ame concentration vary a lot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s. These distances tend to be re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obstacles or retention dikes that collected liquid ammonia. In the paper, the main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enable the comparisons with numerical predictions,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re given in [Bouet R. (1999). Ammoniac—Essais de dispersion atmosphérique à grande échelle. INERIS rapport, ref INERIS-DRA-RBo-1999-20410 (available at http://www.ineris.fr/recherches/recherches.h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