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28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652篇
基础理论   39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61.
城市经济开发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目的性、可控性、复杂性的共同特点.引入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战略分析,使新区有目的的按规划发展,可以避免老城区发展的弊病,建设一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健康系统.以沈阳浑南新区为例,建立模型进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并进行规划方案的分析.  相似文献   
862.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30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3种基于DEM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3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63.
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生物量组成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后17年的群落生物量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耕翻处理后地上生物量增长与恢复年限呈单峰型曲线,且在演替的前期和中期,群落生产力与降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物量的高低主要受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组成中禾本科占主导地位,藜科、菊科和蔷薇科在恢复前期和中后期比例增加,且与禾本科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从生活型组成来看,根茎禾草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以上,群落初级生产力及其年度动态与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2个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就群落生物量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组成来看,中旱生、旱生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群落地上生物量与中旱生植物、旱生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也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在处理后的总变化趋势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归功于其物种的均匀性变化。同时禾本科、菊科、蔷薇科植物生物量,根茎禾草、丛生禾草、直根型杂类草的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浅耕翻对更新退化羊草草原、提高产草量、改善草质均有明显效果,从利用的角度看,浅耕翻处理后第四年即根茎禾草占优势以后可有计划地利用。  相似文献   
864.
小叶章湿地表土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土DOC含量为373·9~443·7mg·kg-1,平均值为414·6mg·kg-1,变异系数为7·7%(P<0·0001).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5月份表土DOC含量较高,6~7月份DOC含量下降,7月份达到最小值373·9mg·kg-1;8~9月份表土DOC含量迅速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443·7mg·kg-1.表土DOC特定波长吸收值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280nm波长吸收值(A280值)迅速增加,8~9月份达到最大值.A250/A365比值则明显的下降,9月份达到最小值,说明DOC结构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近期生物过程,如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消耗有机碳数量、植物光合产物(立枯物、根系分泌物)对DOC含量和组成结构季节动态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土壤中长期积累的有机质对其季节变化贡献很小.另外,温度和含水量通过影响的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DOC;降水的淋溶也对DOC动态有影响;冻融作用对春季DOC含量和组成结构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65.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对二氯苯(p-DCB)在雪与水中残留动态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气候下水中p-DCB的挥发污染行为.结果表明,雪与水中p-DCB的挥发速率都相当迅速,并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自然条件下,雪与水中p-DCB半减期分别为2.32~3.25d和0.76~1.20d.雪与水中p-DCB在投加浓度分别为0.1~100.0μg/g,0.1~100.0μg/mL范围时,投加浓度越高挥发速率越快,挥发半减期越短.  相似文献   
866.
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及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1种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参数间的自相关分析建立有机磷农药对AChE抑制作用的QSAR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主要受特定方向上的原子极化率及原子的电拓扑状态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可解释高达78%的数据变异和显著的预测能力(q2=0.653),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可借助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867.
洪湖三种水生植物的分解速率及氮、磷动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解袋法,对生长于洪湖的菰(茎、叶)、莲(叶、叶柄)、微齿眼子菜(整株)进行480d原位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莲叶和菰叶分解最快,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96.5%和96.6%;微齿眼子菜和莲叶柄分解最慢,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6.8%和71.6%.到实验结束时,菰茎和莲叶柄中的N浓度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P浓度均增加了1倍;莲叶和微齿眼子菜中的N、P含量均降低.5种分解材料分别释放其初始N、P总量的22.6%~98.0%和43.5%~97.4%.分解速率和N、P变化取决于分解材料的烧失重与总氮比值.  相似文献   
868.
869.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ponse of rodent populations to acute and chronic irradiation depends on its functional structure, i.e., on specific features of animals with two alternative types of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Upon acute irradiation, sexually immature young of the year (animals with the second type of ontogeny) are most radioresistant. Exposure to chronic irradiation, as in the zone of the Eastern Ural Radioactive Trace (EURT),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ature young of the year (animals with the first type of ontogeny), which are the most radiosensitive part of the population. The abundance and fecundity of mice in the impact zone are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in the background zone, which improves the adaptive potential of the population. The role of species 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taminated zone in the formation of migrant rodent population is emphasi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high migration activity allows the pigmy wood mouse (a radiosensitive species) to avoid long-term radiation exposure.  相似文献   
8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