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28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652篇
基础理论   39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Abstract:  Caughley (1994) argued that researchers working on threatened populations tended to follow the "small population paradigm" or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paradigm," and that greater integration of these paradigms was needed. Here I suggest that two related paradigms exist at the broader spatial scale, namely the metapopulation paradigm and habitat paradigm, and that these two paradigms also need to be integrated if we are to provide sound management advice. This integration is not trivial, and I outline fiv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1) habitat variables may not measure habitat quality, so site-specific data on vital rates are needed to resolve the effects of habitat quality and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2) measurements of vital rates may be confounded by movements; (3) vital rates may be density dependent; (4) vital rates may be affected by genotype; and (5) vital rates cannot be measured in unoccupied patches. I reviewed papers published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from 1994 to 2003 and found 41 studies that analyzed data from 10 or more sites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limiting species' distributions. Five of the analyses presented were purely within the metapopulation paradigm, 14 were purely within the habitat paradigm, 17 involved elements of both paradigms, and 7 were theoretically ambiguous (2 papers presented 2 distinct analyses and were counted twice). This suggests that many researchers appreciate the need to integrate the paradigms. Only one study, however, used data on vital rates to resolve the effects of habitat quality and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problem 1), and this study did not address problems 2–5. I conclude that more intensive research incorporating site-specific data on vital rates and movement is needed to complement the numerous analyses of distributional data being produced.  相似文献   
872.
基于流态化作用的吸附反应动力学和穿透特征研究还鲜见报道.以苯酚为吸附质、活性炭为吸附剂,探讨了不同流态化紊流强度对基于流态化作用的吸附效率、吸附动力学特性、吸附反应穿透曲线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的固定床吸附反应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表观流速为8 mm·s-1和13 mm·s-1时,基于流态化和固定态的活性炭在5 min内的吸附效率均达到93%以上,吸附反应均符合经典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其相关系数大于0.999.穿透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流速为6 mm·s-1和8 mm·s-1时,基于流态化的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总量分别较固定态高8.77 mg·g-1和24.70 mg·g-1.可见,基于流态化吸附反应器与基于固定态吸附反应器相比,具有吸附反应效率高,吸附总量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73.
底隙十字挡板对四边形流化床流体力学性能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置入内构件实现流化床底隙区多相流矢量由混沌到归一的转化可获得床体内流体流化性能的改善.基于此,以底隙区置入十字挡板的四边形流化床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利用Eulerian-Eulerian双流体模型模拟其在厌氧、水解及好氧条件下优化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能力,考察置入挡板前后流化床内流场、液相运动速率、气体相含率及湍流耗散率的反馈变化,分析其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并提出工程优化设计的方向.结果表明:底隙区置入十字挡板后,四边形流化床内液体循环速度最大提升15.7%,在上升区截面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液速峰值下降,有利于维持活性污泥的团聚作用,对提高流化床污泥负荷有利;整体气含率下降3.5%~6.9%,应用时可加入漏斗型内构件予以改进;在水解与好氧生物的模拟过程中,底隙区十字挡板的置入更能优化水力条件,湍流动能耗散率最大降低31.9%,对降低系统能耗提供了有利证据.研究证明,反应器内构件的设置通过流体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可以成为一种优化开发的捷径技术.  相似文献   
874.
“烟囱雨”现象日益成为火力发电厂湿烟囱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隐患,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社会意义.针对“烟囱雨”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据华能杨柳青电厂四期2×300MW机组湿烟囱的实际情况,将物理模拟研究与CFD气流组织模拟相结合,给出了一种湿烟囱“烟囱雨”治理方案:“DFG-LCS液体收集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经现场实地检验发现,原先电厂存在较严重的“烟囱雨”现象已得到明显控制,且后期设备维护简单,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烟囱雨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875.
目的研究局部塑性对微动疲劳的影响。方法建立2A12铝合金圆柱/平面微动疲劳有限元模型,考虑塑性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微动疲劳参数对局部塑性的影响。结果局部塑性变形发生在试件表面或次表面,最大等效塑性变形随着微动垫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最大切向应力增加;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剪应力的最大值急剧增加,粘着区增加,滑移区减小,但摩擦系数对整个接触区的大小没有影响。结论微动疲劳参数对局部塑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6.
京津冀冬季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大气混合层高度(MLH)是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子之一,其对大气质量评估和污染物的存储量及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云高仪对2014年污染严重的2月京津冀区域4个站点(北京、天津、石家庄和秦皇岛)MLH进行了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各自及其区域总体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秦皇岛MLH月均值最高,达到865 m±268 m;石家庄最低,为568 m±207 m;北京和天津介于这两城市之间,分别为818 m±319 m和834 m±334 m;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发现,辐射和风速是影响混合层高度的主要因素;对4个站点颗粒物浓度与混合层高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混合层低于800 m,4个站点细颗粒物浓度均会超过国家二级标准(GB 3095-2012,75μg·m-3),观测期间北京、天津、石家庄和秦皇岛这4个站点混合层高度低于800 m天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0%、43%、80%和36%.石家庄虽然近地层污染物浓度较高,但是大气混合层以内污染物负荷并不高,不利的大气垂直扩散条件是石家庄近地面长时间高浓度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认知京津冀区域污染分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区域内污染源合理分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77.
基于P—S—R框架建立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辽宁省城市“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通过VENSIM仿真2010年至2020年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趋势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表明,未来10年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分为3类:生态安全区、生态安全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属于生态安全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西北部。从辽宁省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看,未来生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预警结果可为辽宁省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8.
879.
针对煤炭型资源城市转型及其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人口、经济、资源以及环境4部分耦合组成,通过调整煤炭回采率等9个控制变量,进而预测了城市的4种发展情景;最后,以抚顺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真实性。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该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在8%以内;综合分析各种发展情景,情景Ⅳ在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预计到2015年该情景下,抚顺市人口总量、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耕地面积、原煤资源总量、废气污染量分别将达到219.536万人、1103.310亿元、788.813亿元、89 579 hm2、1926亿t以及8.321×102、1926亿t以及8.321×107万Nm7万Nm3。  相似文献   
880.
以纳米四氧化三铁、氧氯化锆和氨水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磁性纳米氢氧化锆。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适宜的pH为1~2。吸附容量、去除率均随投加量增大而增大,之后去除率趋于平衡。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模型。对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进行分析,表明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的吸附为吸热、熵值增加的自发过程。动力学分析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动力学过程。对吸附饱和的磁性纳米氢氧化锆进行脱附和再吸附,脱附率可达90%,再吸附容量为90 mg/g,表明磁性纳米氢氧化锆是一种磁分离性能良好的可以重复利用的硫酸根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