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评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是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制定和稀土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论文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稀土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考虑“北轻南重”的稀土资源特性,构建了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和冶炼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框架,定量评估了2001—2013年我国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三大稀土生产基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为761.7亿元,其中,采选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为721.8亿元,冶炼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为39.9亿元;2)我国三大类稀土矿中,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稀土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以环境污染损失为主,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25.5亿元,占包头矿生态环境总成本的74.3%,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和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生态破坏损失为主,分别为54.3亿元和658.6亿元,占各自生态环境总成本的89.5%和98.8%;3)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采选单位稀土氧化物生态环境成本大,是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的9.6倍,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的41.4倍;4)我国稀土开发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价格的45%以上,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扣除生态环境成本,我国稀土产业利润为负。  相似文献   
182.
通过东深供水工程AIIII标段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深层搅拌法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检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3.
用沸石吸附稀土冶炼氯铵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天然沸石对稀土冶炼氯铵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pH7—8、沸石粒径0.5—1.0mm、沸石投加量60g;先以300r/min搅拌1min,再以60r/min搅拌30min,沉降30min。稀土冶炼氯铵废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由13013mg/L降至6168mg/L,氨氮去除率达52.6%。  相似文献   
184.
天文因素与中国大陆大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分析了20世纪发生于中国大陆的7.0级以上大地震与天文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中国大陆71%的大地震发生于月亮轨道(白道)与赤道交角变小的阶段,这说明月亮轨道运行至这一位置时将会是中国地震的活跃期.太阳活动及地球自转亦均与中国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太阳活动的谷年普遍都有大地震发生;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大地震多,20世纪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段发生的大地震占72%.经互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大震活动滞后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峰年约6年,滞后于地球自转最快年约12年.文中最后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的变化,以及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预测中国大陆下一个大地震活动幕可能开始于2006年,并有可能延续至2015年.在此期间内,中国大陆将会有多个M≥7.0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85.
高差测量试验对比及微重力测量应用实例,对重力测量在高程测量上应用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使用重力仪进行高度测量,操作简单快捷、可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观测数据稳定,不需要任何通视条件,具有垂直方向定位准确和全天候测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6.
稀土硫铵废水高浓度氨氮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预处理和两级吹脱的方法处理稀土硫铵废水,并回收氨氮。试验结果表明,每吨废水投加7.7gCaO进行预处理,可以将废水的pH值提高到12.1,同时硬度可降低91.8%;一级吹脱在pH>12、气液比6000条件下,吹脱3h氨氮去除率可达97%以上;二级吹脱在pH>11.3、气液比4000条件下,吹脱2h氨氮去除率可达86.2%以上,出水满足排放标准。两级吹脱出的氨氮用浓硫酸吸收,可生成硫酸铵17.39g/t废水。  相似文献   
187.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了智利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球型振荡振型周期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基本吻合。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8.
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刘兆顺 《环境科学》2011,32(7):2081-2086
在吉林省西部葵花种植区采取土壤、葵花籽样品,对其中的土壤元素含量采用多种配套法测定,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稀土元素与其他元素和生物品质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农安工作区土壤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大安、通榆工作区高.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与全国稀土分布模式一致.②3...  相似文献   
189.
Effects of mineral nutrient imbalance, DNA lesion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 on growth of Vicia faba L. seedlings hydroponically cultivated in concentrations of extraneous lanthanum (La) for 20 day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La, Cu or K elements in roots generally changed synchronously with those in leaves, while Ca, Fe, Zn, Mg, Mn or P in the roots altered inversely to those in the leaves. Thus, the extraneous La led to redistribution and imbalance of mineral nutrient elements in the roots and leaves. DNA lesion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tassium (SDS/K+) precipita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ing La induced DNA break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s (DPCs) in the seedling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ineral nutrient imbalance, DNA lesion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 were involved in the growth retardation and growth alteration of the seedlings, which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on plant growth.  相似文献   
190.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Gd掺杂SnO2电催化电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稀土(Gd)掺杂Sn、Sb溶胶,以钛电极为基材利用该溶胶制备稀土(Gd)掺杂SnO2涂层电极.优化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Gd掺杂SnO2涂层电极的实验条件,研究了在不同加水量、柠檬酸量、pH值等条件下所制备的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特性,对所获得的电极进行了TOC测试及SEM、XRD和XPS等表征,分析并讨论了稀土掺杂对SnO2电极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SnO2涂层电极是可行的,稀土Gd的掺杂有利于SnO2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提高,而且不同的加水量、柠檬酸量、pH值对电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加水量(水与前驱体总量摩尔比)R为36、柠檬酸加入量(柠檬酸与前驱体总量之摩尔比)N为1.0、溶胶pH值为2时所制备的电极降解效果最好,电极最稳定.所获得的电极为纳米涂层电极,其表面涂层中SnO2、Gd2O3等催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均较高,对苯酚的降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