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2.
有机肥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期定位试验和调查取样的结果表明,土壤中NO3--N的累积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引起2 m以下深层次土壤中NO3--N的大量累积。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土壤中NO3--N的累积量随总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和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3.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程度分析方法,结合Map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项目区土地质量进行系统的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重点对调查区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Zn、Cu、Pb、Ni)情况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宋家乡研究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Hg、Cd、Cr、Zn、Pb、Ni和Cu重金属超标,主要集中在洋坪村、丘陵村和大地村,而大地村的镉超标较为严重,整个研究区砷没有出现污染。为此,结合实际查明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为该区土壤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实用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4.
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灰化土(Aquods soil)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种含量的Cd2 (0、5、10、20 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单独加8条蚯蚓(Pheretima sp.)、单独接种菌根(Inoculum Endorize-Mix2)、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3种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各处理均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研究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根对土壤pH无明显影响,加蚯蚓可使土壤pH比对照约降低0.2,蚯蚓和菌根同时作用对土壤pH降低没有协同作用.(2)蚯蚓或菌根的加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蚯蚓的影响大于菌根,同时加入蚯蚓和接种菌根对土壤中DOC的增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3)蚯蚓活动增加了黑麦草根部Cd的积累,菌根则能促进Cd从黑麦草根部向地上部转移,二者具有促进Cd向地上部分转移的协同作用.(4)蚓粪和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与黑麦草吸收Cd量呈显著相关(p<0.01),而蚓粪中DTPA提取态Cd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中的含量(p<0.05).因此,蚓粪中有效态Cd是植物吸收Cd的重要供源.  相似文献   
185.
186.
187.
为了探讨水中110mAg在鲤鱼体内的行为,将鲤鱼喂养在110mAg比活度为3.7×102Bq/L、3.7×103Bq/L、3.7×104Bq/L水中,于喂养后隔一定时间取样解剖,测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结果表明,鲤鱼通过鳃和消化管将110mAg很快吸收到体内,并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主要分布在软组织中。在相同喂养时间内,鱼体各组织器官110mAg积累量随水中110mAg比活度增加而增加。鳃、消化管、心脏、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中110mAg积累量随喂养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肝胰脏中110mAg积累量随喂养时间则直线上升。它们对110mAg的积累能力依次为:肝胰脏>鳃>消化管>心脏>肌肉>骨骼。  相似文献   
188.
In order to achieve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DNPA)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ith synthetic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cetate was used as the sole carbon resource in the influent, the sludge acclimatized under anaerobic/aerobic operation had good phosphorus removal ability.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soon when fed with nitrate instead of aeration following the anaerobic stage, which is a vital premise to DNPA. If DNPA sludge is fed with nitrate prior to the anaerobic stage, the DNPA would weaken or even disappear.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fed in the anoxic stage, the longer anoxic time needed, the better the DNPA was. Induced DNPA did not disappear even though an aerobic stage followed the anoxic stage, but the shorter the aerobic stage lasted,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s of phosphorus removal via DNPA to total removal.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5(6): 92–96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89.
深圳福田红树林对重金属Cu、Pb、Zn、Cd 的吸收、累积与循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污水处理下红树林对Cu、Pb、Zn、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分布和循环。结果表明 ,林地表层土壤 4种元素的储量关系为Zn >Pb >Cu >Cd ;对土壤中 4种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桐花树 >秋茄 >白骨壤。该群落中Cu、Pb、Zn、Cd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 1 41 796、 4 55 967、1 2 2 0 2 2 4和 9 4 93mg/m2 ;年吸收量分别为 1 8 98、 1 6 4 3、 89 1 9和 0 39mg/m2 ;年归还量分别为 1 4 64、7 2 6、 59 2 9和 0 1 6mg/m2 ;年存留量分别为 4 33、 9 1 7、 2 9 2 0和 0 2 3mg/m2 ;周转期分别为 1 0、 63、 2 1和 58年。  相似文献   
190.
高强钢海洋环境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在不同含碳量的CrMo系列钢上,就模拟海水中应力腐蚀抗力和破裂方式、屈服强度、晶界特性和晶内显微组织随含碳量和回火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得出了碳化物分布尤其是原奥氏体晶界的碳化物微层对高强钢应力腐蚀破裂行为有控制作用的新观点。该观点在实用于装备的高强钢30Cr3SiNiMoV、37SiMnCrMoV和30CrMnSiA以及弹簧钢65Mn在各种环境的应力腐蚀和氢脆行为上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