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08篇
综合类   1060篇
基础理论   23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233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21.
The lack of knowledge regarding social diversity in the Wildland Urban Interface (WUI) 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people living there interact to address common problems is concerning, perhaps even dangerous, given that community action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wildland fire preparedness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lay out the knowledge and preliminary case study evidence needed to begin systematically documenting the differing levels and types of adaptive capacity WUI communities have for addressing collective problems such as wildland fire hazard.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end, we draw from two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encompassing humans'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 including (1) Kenneth Wilkinson's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 community, (2) and certain elements of place literature. We also present case study research on wild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two drastically different California communities to illustrate how social diversity influences adaptive capacity to deal with hazards such as wildland fire. These perspectives promote an image of the WUI not as a monolithic entity but a complex mosaic of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needs and existing capacities for wildland fire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22.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陕西各市2005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以及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安、汉中、咸阳分别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城市,渭南市处最低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西安、宝鸡和汉中排名最前,综合指数分别为0.6643、0.6622和0.6579,渭南市最低,仅为0.4451,其余各市综合指数在0.5115~0.6323之间。最后,结合部分城市现状,对其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23.
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江北化工区内、外的大气污染物SO2排放调查,以及环境空气中SO2浓度调查,并应用多源模型(ISC3),结合B值削减分配法计算江北化工区环境空气中SO2的环境容量,计算出该区域的剩余环境容量为16732.04t/a。  相似文献   
824.
吉林省松花江中下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实施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 ;并以此研究吉林省松花江中下游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吉林市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方案 ;最后探讨了总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25.
城市土地工程能力评价的GIS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土地工程能力评价是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大庆市城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工程地质的特征,建立了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实现了工程地质空间特征的管理,分析及操作。通过Bayes决策方法,研究了空间地质特征的相关性,提出了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土地工程能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能提高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管理的层次,有助于城市土地工程能力评价工作方法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826.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的整体、平衡和协调、竞争共生、循环再生等原理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我国治水思路的发晨过程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适应过程。本文阐明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内涵,提出承资源和水环境承栽能力研究是可持续发展水利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基于 生态学理论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可行的保障可持续发展水利实施的生态学措施。  相似文献   
827.
崂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观区的日、月、年容量利用强度均为适载,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峰日已严重超载。最后,制定了游客流量宏观调控对策及微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28.
水环境可持续承载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广义水环境的概念,研究水环境承载可持续性的量化评价方法,拓展了水环境承载的内涵。主要考虑水环境的水源、资源、纳污、生态等四个功能过程,兼顾社会调节活动对水环境功能的影响。设计并构建了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1个指数、6个分类指标和36个衰征变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得到水环境可持续承载度。建立了基予GIS的评价平台。结合白洋淀保定地区的案例进行了水环境承载的实证评价,分析了不同年份水环境承载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承载状况的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29.
加强导游员生态环保知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燕 《四川环境》2007,26(1):106-108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导游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导游员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新的角色定位,并就如何提高导游员的生态环保知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0.
基于三角模糊技术的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特征,以及资料信息的不足和不精确性,将水环境系统参数定义为三角模糊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常规的确定性模型参量模糊化,建立了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糊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计算得到三角模糊数形式的河流水环境容量;再由给定的可信度水平要求,可以进一步将水环境容量由三角模糊数转化为区间值。实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的确定性方法,所得结果更为科学、合理,而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