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08篇
综合类   1060篇
基础理论   23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233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In order to give out the correct conclusion for evaluating Chinese eco-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a special assessmental procedure has been used to analyse following 7 bas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1) Natural hazards; (2) Soil erosion; (3) Forest shrinkage 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4)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5) Desertification; (6)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7) Farmland decrease. The basic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hines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have been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22.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对独特而复杂多变的文化遗产环境系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文化遗产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其整体性、差异性、不稳定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运用环境承载能力、生态学定律等环境科学概念重新考量文化遗产环境系统的保护工作,并创造性的提出了文化遗产环境系统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923.
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based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the explicit inclusion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criteria as part of the strategic investment decisions related to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supply chain networks. By considering the multiple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ogether with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criteria, the planning task is formulated a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Over a long-range planning horizon, the methodology utilizes mixed integer modelling techniques to address strategic decisions involving the selection, allocation and capacity expans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nd assignment of transportation links required to satisfy the demands at the markets.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optimal production profiles and flows of material between various components within the supply chain are determined. As such, the formulation presented here combines the elements of the classical plant location and capacity expansion problem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CA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trategic invest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924.
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中国的环境问题归因于执法不严.但是,很少有人探索环保机构能力和环境管制以及执法之间的关系.在前人对国家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指标体系对中国地方环保局的机构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环保机构能力和污染物减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具有较好人力资本(而不是预算更多)的地方环保局能够更好地从事环境监管工作,地方环保局的机构能力提升对污染物减排产生显著正面效果;另外,严格的环境监管却不一定会改善环境状况.那些工业治理环境能力强的地区通常工业较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抵消了环保局监管执法所产生的正面收益.由此可见,要缩小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的目标和环境现状之间的差距,仅靠监管手段创新和增强地方环保局的机构能力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努力开展全社会监管环境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25.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未来几年内廊坊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③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取得了一定生态成效,但规划预期生态供给难以实现。因此,廊坊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重点应从片面强调建设用地数量提升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转变,加强科学、节约、集约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926.
In the recent year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has seen increased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vulnerability. There have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but relatively little discussion on appropriate and common methods. Her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guid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of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toward a common objective: inform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specific stakeholders about options for adapting to the effects of global change. We suggest five criteri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must at least posses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y should have a knowledge base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be place based, consider multiple interacting stresses, examine differential adaptive capacity, and be prospective as well as historical. On the basis of these criteria, we present a general methodological guideline of eight steps. To examine whether these eight steps, if attentively coordinated, do in fact achieve the criteria, and in turn satisfy the objective of the assessment, we discuss two case studies. We expect most readers to identify some of the steps as part of their well-established disciplinary practices. However, they should also identify one or more steps as uncommon to their research traditions. Thus taken together the eight steps constitute a nove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We hypothesize that if researchers employ this framework, then the products of the research will (1)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preparing stakeholders for the effects of global change on a site-specific basis, and (2) further the “public good” of additional insights through cross-study comparisons of research projects designed according to common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927.
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后,测定小鼠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吸入甲醛后,小鼠的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升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当甲醛浓度为0.5 mg·m-3时,脑和肝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和肝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甲醛浓度上升为3.0 mg·m-2时,脑、心和肝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过量生成的NO是甲醛导致机体氧化损伤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928.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29.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出山流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但下游河流水量锐减并呈现明显的人为水文过程特征,水体盐化和污染趋势加剧,其中Ⅳ~Ⅴ级污染河道长度达到208km。②南部祁连山区森林面积减少约16.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有所恢复;北部天然荒漠森林则持续衰退,天然林加速消亡,仅额济纳和民勤两地减少林地34.31×104hm2。草地生态呈现以面积减少、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河西地区总体退化草地面积达46.86%。③近50年来河西土地沙漠化发展十分强烈,其发展速度在80年代初期最高达到年递增2.15%,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全区域土地沙漠化过程出现明显的减缓。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统筹利用规划与管理,统筹兼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来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系统开展流域为单元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30.
一种改进的A-P值控制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国家环保局,1991)所介绍的AP值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影响风向”和“影响份额”的概念,合理地考虑了控制区内外高架点源对控制区的污染物总量的实际贡献,使得AP值控制法更为科学合理,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