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试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新途径——环境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环境学科研究彼此孤立的现状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统一性要求,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观点出发,提出区域环境重塑的概念和方法框架,试图推动环境问题的整体研究.环境重塑必须从多学科出发,通过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模拟仿真,找出系统主要矛盾和因子,综合运用技术和政策措施多角度地加以整治,才能重构系统组织,实现整体协调和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72.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生态整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通过对人口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4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喀斯特脆弱环境形成的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的影响机理,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73.
在阐述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技术要求涵义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其规定方式和确定要求的工作程序、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技术要求的规定方式包括定量方式和定性方式,其中定量方式又包括规定指标限值、规定指标限值的计算方法、规定参照系和规定指标的设计保证率4种。技术要求的确定可按如下程序进行:(1)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技术环节;(2)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3)确定生态保护与恢复主题;(4)确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技术要求。确定技术要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和经济因素相结合;(2)体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3)考虑历史情况。技术要求的确定可以有以下5种方法:(1)实践经验与科学试验总结法;(2)借鉴相关标准法;(3)借鉴国外同类标准法;(4)推理分析法;(5)基于生态质量要求的理论计算法。  相似文献   
74.
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原则,强调了水质水量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生态环境需水的优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框架,并对供需平衡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广州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需水对供需平衡状态影响显著,2000年花都区与中心区非汛期分别缺水0.91,4.86亿m3/月;基本控制方案下,各目标年(2005,2010,2020年)全市非汛期缺水量将分别高达19.74,41.78,77.62亿m3/月;实施以污染负荷控制和节水为主导的综合强化方案才能保证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5.
在对开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本文尝试从补偿价值的角度利用价值分析的方法论证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补偿问题.该方法全面地评价了工程建设总体价值与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生态环境价值损失在总体评价中的中心地位.文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可行性指标a作为判断建设项目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陇南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南长江流域大多地处嘉陵江上游的源头地区,是一个资源较为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压力较大的丘陵山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世纪之交摆脱贫困与奔向小康转换时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协调演进,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山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市场配置资源、培植支柱工业,商贸、旅游并举、突出第三产业、强化基础设计、增强发展后劲;空间结构重组的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东部经8济重心区、  相似文献   
77.
重点讨论了工矿区的概念、分类、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78.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探讨——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温地成因分析,并针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缺水严重、湿地退化,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地方沼泽已经向干草甸演替等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工程措施、调节措施、管理及监测措施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79.
抚仙湖湖滨带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侯长定 《云南环境科学》2002,21(2):51-53,64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就普遍关注的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进行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可以消除湖滨带内部的污染,构筑起湖泊拦截净化面源的天然屏障,工程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80.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