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4篇 |
免费 | 1066篇 |
国内免费 | 6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8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908篇 |
综合类 | 3262篇 |
基础理论 | 1117篇 |
环境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272篇 |
评价与监测 | 242篇 |
社会与环境 | 644篇 |
灾害及防治 | 1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229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271篇 |
2016年 | 268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410篇 |
2011年 | 390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331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王长永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0,16(1)
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机构、机制、专家知识、环境监测以及信息收集和交流等。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建设必须根据本国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资金、信息以及人员数量和素质来确定其优先领域、行动和项目。目前,中国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工作亟待开展的有:成立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制度以及公众参与的机制;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生态学、遗传学和风险评估方法学等方面的专家技能;制定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规划;建立有关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基地;新建一批生物安全数据库和信息库 相似文献
203.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灰色聚类分析对轨道交通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传统灰色聚类分析计算复杂、繁琐的缺点,在对二级指标的评价中对聚类指标规范化,采用区间化白化权函数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对得到的一级指标综合值再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在多层次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4.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5.
206.
抚仙湖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ex和137 Cs计年法确定抚仙湖北、中和南部三个沉积物柱芯的沉积年代,分析了各个柱芯近150年的重金属(Cr、Cu、Zn、As和Pb)的垂向分布特征,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不同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Zn、As和Pb呈现整体向上增加的趋势,Cr和Cu分别呈现微波动变化和下降趋势。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表明Zn、As和Pb具有较好的同源性,而Cr和Cu来源不同。重金属元素与营养盐TP之间呈较好的相关性,与TN和TOC则相关性较差或无相关性存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近150年来抚仙湖不同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北部和南部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而中部Cu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抚仙湖中部和南部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而北部沉积物重金属由中等上升为较高生态风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207.
根据2016—2020年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以下称哈大绥)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SO2、NO2、PM2.5监测资料,统计年鉴中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及气象等监测数据,分析哈大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测算因子,采用A值法核定了哈大绥区域SO2、NO2、PM2.5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采暖季的大气环境容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计算环境承载能力发现,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在非采暖季均具有高承载能力,哈大绥非采暖季环境容量高于采暖季。哈尔滨的个别污染物仍然处于临界超载状态,为减少重污染天气,应进一步削减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8.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9.
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按照土壤采样规范,对开封段黄河滩区及滩外土壤采样,表层0~20 cm样品48个,垂直剖面采样100 cm,2个;并按照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Pb、Cr、Hg、As和Cd这5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国家土壤一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Pb、Cr、Hg、As和Cd这5种重金属含量就平均值而言,Cr的平均含量最大,Pb、Hg的平均含量最小.除Hg之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重金属Hg存在较大差异;滩区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为Hg、As、Pb,其中Pb的污染为普遍性污染.Cr和Cd在各村间变化不大,且含量均在国家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以下.②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内上下段之间分异明显,上段呈清洁状态,中段有少量污染,下段表现出明显富集的分布状态;③以黄河大堤为界,滩区内外重金属分异与居民点分布密切相关,在滩区上段(西南部)居民集中,土壤各重金属浓度较高,表现为沿河区<大堤外,中下游段(滩区东北部)重金属含量大于大堤外土地,下游段东北趋向于污染富集.④以重金属平均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评价表明,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强烈水平,Pb在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高达50.5%,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各个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Pb>As>Cd>Cr.⑤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次序为Hg>Cd>As>Pb>Cr.由RI值对应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可知,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壤存在中等级别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10.
基于超网络视角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枢纽城市2018年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结合QAP方法,对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生态-产业超网络密度较低、节点之间连接不均衡。(2)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是黄河流域的支柱性产业,但第三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效应较大;此外,郑州、济南和西安之间通过联动发展能带动区域整体发展。(3)良好的产业结构和夯实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水资源失衡不利于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