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35篇 |
免费 | 1044篇 |
国内免费 | 23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10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1975篇 |
综合类 | 7103篇 |
基础理论 | 1818篇 |
环境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664篇 |
评价与监测 | 809篇 |
社会与环境 | 971篇 |
灾害及防治 | 4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465篇 |
2021年 | 521篇 |
2020年 | 523篇 |
2019年 | 465篇 |
2018年 | 396篇 |
2017年 | 554篇 |
2016年 | 651篇 |
2015年 | 637篇 |
2014年 | 688篇 |
2013年 | 885篇 |
2012年 | 932篇 |
2011年 | 1009篇 |
2010年 | 759篇 |
2009年 | 761篇 |
2008年 | 587篇 |
2007年 | 810篇 |
2006年 | 734篇 |
2005年 | 602篇 |
2004年 | 531篇 |
2003年 | 469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328篇 |
2000年 | 316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67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6篇 |
1973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ESDA-GIS多种方法,在充分考虑传统经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经济发展生态成本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低聚集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现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生态成本空间集聚现象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且呈现出高高集聚减少、低低集聚增多的现象,生态成本消耗有所改善;2001~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差异化空间格局,呈现出由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过渡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进而发展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模式的阶段性特征;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仍在大部分城市中存在,经济与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12.
瑞士绿色水电认证对我国水电开发评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EAWAG"绿色水电认证"的概念、程序和标准要求,分析了我国目前水电站评估中存在的制度上、技术上的缺陷和问题,结合"绿色水电认证"的特点,论证了该认证标准在我国水电站评估中的适宜性:绿色水电认证将管理计划与生态目标有机地结合,为我国水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通过绿色电力认证额外增加的发电量作为生态投资,强调电力的生态价值,提供资金改善受影响河道的生态完整性;绿色水电认证标准中关于生态监测的数据要求,能够填补我国目前水电站生态影响评价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13.
刘元冠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2):51-54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就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止”等。这些观点对我们解决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14.
近十年生态工程在中国的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生态工程近 1 0多年有进一步发展 ,研究和应用对象扩展为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标明确为可持续发展 ,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与自然保护 ,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在充实“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和生态控制论的基础上 ,总结出生态工程设计的 8项原则。方法论发展为从物理过程的量化走向生态过程的序化 ,从工程结构的优化走向生态格局的进化 ,从机器的人工智能走向人的生态智能。技术路线发展了硬件、软件、心件耦合 ;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组合 ;调控复合生态系统全生态过程 ;寓环境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 ,寓废弃物处理于利用中 ;结构和功能纵横耦合成食物链网式、生命周期式、生态系统式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15.
为查明华东某铀矿区稻米中放射性核素铀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问题,测定铀矿区和对照区共136件稻米样品中放射性核素U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放射性铀污染,并开展U元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稻米中U含量平均值为1.46 ng·g~(–1),各亚区稻米中U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开采矿井区水冶场区含矿未采区废弃矿井区江西省背景值对照区;(2)稻米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5,属于轻度污染。其中,开采矿井区和水冶厂区为轻度污染,废弃矿井区和对照区未受污染;(3)首次计算提出江西省大米U元素致癌风险最大斜率系数为1.04×10~3(d·kg)·mg~(–1)。各亚区稻米中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指数高低顺序均为:开采矿井区水冶厂区含矿未采区废弃矿井区对照区。儿童直接饮食稻米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开采矿井区和水冶厂区的成人存在一定致癌风险,含矿未采区和废弃矿井区以及对照区均无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16.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一种量化环境影响的工具,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垃圾处理领域,生命周期评价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结合,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实现。总结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诸如全球变暖潜力、酸化潜力和富营养化潜力等因子。针对其目标范围定义、数据收集、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解释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17.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in the Municipality of Aarhus, Denma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ix scenarios for handling of garden waste in the Municipality of Aarhus (Denmark) was performed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the LCA-model EASEWASTE. In the first (baseline) scenario,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indrow composting was assessed, while in the other five scenarios alternative solutions including incineration and home composting of fractions of the garden waste were evaluat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normalised to Person Equivalent, PE) of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in Aarhus is in the order of −6 to 8 mPE Mg−1 ww for the non-toxic categories and up to 100 mPE Mg−1 ww for the toxic categori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non-toxic categori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what is found for other frac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up to 35% of the garden waste) and home composting (up to 18% of the garden waste) seem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suitable for diverting waste away from the composting facil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capacity. In particular the incineration of woody parts of the garden waste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of the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218.
Exploring public perceptions of solutions to tree diseases in the UK: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Tree diseases are on the increase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appearance can be political, as well a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eventative policy approaches to tree diseases are difficult to formulate because dispersal pathways for pest and pathogens are numerous, poorly known and likely to be beyond human management control. Genomic techniques could offer the quickest and most predictable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 disease tolerant native ash.The population of European Ash (Fraxinus Excelsior) has suffered major losses in the last decade, due to the onset of Hymenoscyphus fraxineus (previously called Chalara Fraxinea) commonly known in the UK as ash dieback. This study presents evidence on the public acceptability of tree-breed solutions to the spread of Chalara, with the main aim to provide science and policy with an up-stream ‘steer’ on the likely public acceptability of different tree breeding solution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whilst there was a firm anti-GM and ‘we shouldn’t tamper with nature’ attitude among UK publics, there was an equally firm and perhaps slightly larger pragmatic attitude that G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if there is a good reason to do so, for example if it can help protect trees from disease and help feed the world. The latter view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among younger age groups (Millennials), those living in urban areas and when the (GM)modified trees were destined for urban and plantation, rather than countryside settings.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UK government could consider genomic solutions to tree breeding with more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as large and influential publics appear to be relaxed about the use of genomic techniques to increase tolerance of trees to disease. 相似文献
219.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但当前针对农村水环境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选取华北某镇农村河道坑塘,评价农村水环境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并进行污染溯源。结果表明,57处调查点位中有1处水体黑臭,但有多处调查点位水体溶解氧在2~3 mg∙L−1、透明度在25~35 cm、氨氮在8~15 mg∙L−1,接近黑臭阈值。仅有约9%的水体全部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V类要求 (检测指标为18项) ,超标指标主要为pH、CODMn、BOD、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等8项。底泥总磷、总氮标准指数分别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营养盐综合指数属于重度污染状态。底泥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富集,铜、锌、汞、镉、铬、铅、砷、镍等8项重金属的平均浓度是天津土壤背景值的0.45~2.73倍。汞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为0.64,为轻度污染;铜、锌、镉、铬、铅、砷、镍等其他7项重金属为清洁状态。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约110,为较高生态危害;其他7项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80,为轻微生态危害。综合Pearson相关性、主成分及PMF分析,研究区重金属最主要的污染来源是交通源和大气沉降,其次是工业源,最后是农业源。总体来看,研究区水体水质较差,沉积物有重金属轻度富集,其中汞是沉积物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 相似文献
220.
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Hg和As)的全量.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为Ni>Cr>Hg>Cu>Zn>Cd>As>Pb,Zn、Cd、As和Pb质量浓度均没有超标,Hg和Cu质量浓度超标率亦不高,但Ni和Cr平均质量浓度达49.81、87.13 mg/kg,高于国内外其他对照区域,超标率分别为25.47%和24.53%;重金属元素在雷州半岛各土壤利用类型中分布规律不明显,按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甘蔗地>果园土>水田>菜地;雷州半岛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为0.970,土壤总体上尚清洁,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雷州半岛各区域中,徐闻、雷州两地土壤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徐闻、雷州两地成土母质主要为玄武岩,造成土壤Cr、Ni及其他重金属背景值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