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采用强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strengthen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SCAR)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在HRT=13.5 h、平均容积负荷为4.1 kg COD/(m3·d)的条件下,研究回流强度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回流比R=3和4时,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而由于PVA难生物降解特性,回流比对PVA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各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出水pH值均较进水时高,系统中未出现VFA累积现象。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均保持良好沉降性能,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与脱氢酶活性、辅酶F420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2.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超声波协同紫外线消毒专利设备进行中试实验研究,分别研究了4个不同功率密度(0,7,35和70 W/L)和3个不同的停留时间(30,45和60 s)下出水中大肠杆菌复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开启4盏40 W的紫外灯,超声波功率密度为70 W/L,水力停留时间为60 s时,出水中大肠杆菌的灭活率最高,复活现象较弱,最大复活值为2.8×104CFU/L。实验结果也反映了超声波功率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与大肠杆菌复活Log的数学规律,为后续工艺设备的优化和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23.
以4级串联式斜板生物滤池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处理设备,考察了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硝化液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为深入了解这一生物处理过程,对A-(A/O)1-(A/O)2-(A/O)3这一处理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当最佳硝化液回流比为100%时,污染物去除率最高,此时COD、NH3-N、TN、TP和SS的出水浓度优于浙江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一级标准。对该处理系统不同处理池微生物组成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池内微生物种类丰富,以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及聚磷菌,各生物膜样品细菌组成具有相似性,但更大程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各处理池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此外,该系统操作简便、无辅助药剂添加,运行成本主要来自曝气泵和硝化液回流泵的电耗费用,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4.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量、光波长、细菌接种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交互影响,提出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菌藻共生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藻组合中,蛋白核小球藻-地衣芽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共培养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此菌藻共生系统在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体积比)条件下,TN去除率最大可达93.7%,1 d 后TP基本上完全被去除;在蓝光、通气量为2.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5%条件下,2 d后氮去除率可达98.4%;在红光、通气量为2.0~3.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10%~20%条件下,2 d后氨氮可完全被去除。菌藻共生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最优参数组合验证的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系统出水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可为菌藻共生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5.
高浓度洗毛废水的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物絮凝剂代替化学絮凝剂处理高浓度洗毛废水的絮凝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优于化学絮凝剂 ,可以使洗毛废水的COD的去除率达到 85 %。SS去除率达到 88% ,水的颜色由灰黑色变成红褐色液体 ,更为重要的是微生物絮凝剂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26.
Estrogenic Effects of Effluents from Sewage Treatment Works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The occurrence of hermaphrodite fish in the lagoons of sewage treatment works led us to hypothesize that sewage effluent might contain a substance, or substances, estrogenic to fish.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placed cages containing rainbow trout in the effluent from sewage-treatment works, and one to three weeks later measured the vitellogenin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sma of the fish. Vitellogenin is a protein synthesized by the liver of oviparous fish in response to estradiol stimulation; it is then conveyed by the blood to the ovary, where it is sequestered by oocytes to form the yolk. Thus, the presence of vitellogenin in the plasma is indicative of estrogenic stimulation of the liver. an initial study, at a sewage-treatment works, showed that plasma vitellogenin concentrations rose rapidly and very markedly (over 1000-fold in three weeks) when trout were maintained in the effluent. an extensive nationwide survey was then conducted.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fifteen sewage-treatment work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England. in all cases, exposure of trout to effluent resulted in a very pronounced increase (500 to 100,000-fold, depending on site) in the plasma vitellogenin concentration. Induction of vitellogenesis was also observed in carp, but to a much lesser extent than in trout.

The identity of the estrogenic substance is unknow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most likely possibilities are ethynylestradiol, originating from pharmaceutical use, or alkylphenol-ethoxylates (APE), originating from the biodegradation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during sewage treatment.

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potency of ethynylestradiol demonstrated that levels as low as 1 to 10 ng 1-1 could generate the response shown by the caged fish and that positive responses may arise at 0.1 to 0.5 ng 1-1. Further work is in progress on the potency of APE.  相似文献   
427.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针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二级处理水氮磷指标较高的问题,提出以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继续低耗、理想地脱氮除磷。研究中通过对照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不同结构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探讨了人工湿地内的主要脱氮除磷途径。研究表明,表面流湿地内植物对氨氮吸收/吸附和硝化过程为主要氮转化途径,潜流湿地内直接反硝化过程为主要脱氮途径,脱氮效率30%~40%;磷在人工湿地内主要依赖除磷填料床的物化吸附、共沉淀去除,除磷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28.
为解决某炼化公司外排水装置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污染物去除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将臭氧催化氧化池原有催化剂(氧化铝基+活性碳棒)更换为某研究院基于炼化公司外排水水质参数所制备的专性催化剂,对更换前后污染物去除率和臭氧剂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性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晶型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常态化运行后,更换催化剂后的氧化池COD去除率达到42.98%~62.63%,远高于未更换的氧化池(8.96%~20.64%)。对多介质过滤器进水、臭氧催化氧化池进水、臭氧催化氧化池出水(更换、未换)分别取样测定COD、TOC、UV254和荧光光谱,发现多介质过滤器只可通过截留作用去除分子质量较大的类腐殖质等物质,去除率较低;更换催化剂后臭氧催化氧化池的COD去除率达50.86%、TOC去除率达46.62%、UV254去除率达82.17%、荧光类物质去除率可达96.23%。臭氧催化氧化池出水(更换)B/C值为0.56(臭氧催化氧化池进水B/C值为0.21),经由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出水可生化性提高。常态化运行期间臭氧剂量为:更换催化剂的氧化池1.31~1.68 g·g−1(以COD计),均值为1.58 g·g−1,未更换催化剂的氧化池为4.15 g·g−1,表明更换催化剂后可显著降低臭氧的消耗。以上结果表明,炼化公司外排水装置更换臭氧催化剂后污染物处理负荷大幅度提高,臭氧消耗量减少,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9.
介绍了彭城电厂回流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主要设计参数及工艺流程,并对运行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