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comparison of Cr accumulatingpotential by the plants of Najas indica Cham. (submerged),Vallisneria spiralis L. (rooted submerged) and Alternanthera sessilis R. Br. (rooted emergent) under repeatedmetal exposure and its effect on chlorophyll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These 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r under repeated exposure in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assess the maximum metal accumulationpotential. The plants of V. spiralis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high amount of Cr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comparison to N. indica and A. sessilis. The maximumaccumulation of 1378, 458 and 201 g g-1 dw Cr was found in the leaves of V. spiralis, N. indica and A. sessilis, respectively at 8 mg L-1 after 9 day of Cr exposure. These plants have shown a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andprotein concentrations with increase in Cr concentrations. In view of high accumulation of Cr in V. spiralis, the plants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annery effluent collected from Common Effluent Treatment Plant, Unnao (UP). Theplants of V. spiralis treated with 100% tannery wastewatershowed the maximum accumulation (57.5 g g-1 dw) of Cr in the roots after 10 days of exposure. The plants were foundeffective in removing Cr from solution and tannery effluent.  相似文献   
502.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对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不调节原水pH值,硫酸铝投加量为600 mg/L或三氯化铁投加量为300mg/L时,混凝后废水的COD<150 mg/L,色度<50倍,出水均符合现阶段排放标准.混凝剂比较发现,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相当,但硫酸铝混凝的成本低于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503.
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日本青鳉幼鱼及胚胎暴露评估染织排水的毒性效应.4个测试水样采自染织工厂排水口.96 h急性毒性试验表明:1和2号水样对幼鱼急性毒性效应不明显,3和4号水样对幼鱼具有急性毒性效应,毒性单位分别为0.47、0.53、9.93和1.68TUa,1和2号水样为微毒,3号水样为中毒,4号水样为低毒.14 d胚胎幼鱼慢性毒性试...  相似文献   
504.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进行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同时测定研究。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探索了同时测定模拟电镀废水中Cr3+、Ni2+、Zn2+的实验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布调查结果,设计了测定较低和较高浓度范围2种模型,分别对应不同水质波动程度的电镀企业废水,前者浓度范围设置基本覆盖大多数实际电镀排放废水中Cr3+、Ni2+、Zn2+的浓度,且具有较高精度。测定浓度范围较小模型对应水质波动较小的电镀排放废水,模型中Cr3+、Ni2+、Zn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2~0.44、0.32~0.50、0.72~0.84 mg/L,平均相对误差MR...  相似文献   
505.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品质及对低温低浊水、屠宰废水及含磷模拟水的混凝性能,并初步探讨PSF除磷(或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剂混凝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其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混凝性能的根本原因.不同pH值对P(或有机物)与PSF之间的络合模式具有不同的影响,3种水解形态Fe(OH)2 、Fe3 及Fe(OH)3在宽泛的pH范围内(5<pH<9.5)稳定存在并基本均为定值,这些可能都是PSF在宽泛的近中性范围内及碱性范围内具有优异除磷、除有机物性能的重要原因.可以认为PSF的混凝机理是以电中和(配位)/脱稳为前提条件,以架桥为必要条件,以卷扫网捕为补充条件.  相似文献   
506.
铁盐混凝剂因其高电荷、安全无毒、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厂除磷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考察FeCl3除磷的作用特征,探讨除磷效率随pH值、FeCl3投加量等混凝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氯化铁(FeCl3)为除磷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实验水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样的硬度对混凝剂除磷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不调节水样pH值、FeCl3投加量为75 mg/L时,可将废水中的总磷含量从4.95 mg/L降至0.44 mg/L以下,处理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GB18918-2002)(TP<0.50 mg/L)。  相似文献   
507.
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凝胶色谱、亲疏水性组分分离、荧光色谱等方法,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亲疏水组分含量以及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二级出水中疏水性组分较亲水性组分多,疏水性组分约占总有机物的64.3%,而亲水性组分占35.7%左右;二级出水及其不同亲/疏水组分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基本集中在4.5 kDa以下,其中弱疏水性组分和亲水性组分中主要为分子量小于1.5 kDa的有机物;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中含有腐殖酸类、富里酸类以及蛋白质类物质,其中含量以腐殖酸类为主。  相似文献   
508.
采用前置反硝化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液,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和回流比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置反硝化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有着良好的除碳脱氮效果;在气水比为2:1、水力负荷2.60m3/(m2·h)、回流比为300%的条件下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6%、84.5%和81.3%;出水浓度分别为22.36、16.28和22.81mg/L;水力负荷影响着系统内生物膜的更新速度、生物膜的厚度以及水的剪切力大小;回流比对该系统脱氮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当回流比从50%提高到300%时TN去除率显著提高,从42.3%增加到81.3%,增加了39.0%。  相似文献   
509.
在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中,回流比和气水比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一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推荐回流比R=1.0,气水比为4:1,在该工况下,进水COD浓度在170.8~221.3mg/L时,平均去除率可达90%;进水NH3-N浓度在17.3~25.9mg/L,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N浓度在25.1~38.49mg/L时,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P浓度在2.2~3.1mg/L时,平均去除率65%~80%。污染物沿程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在低温季节通过曝气促进氨氮硝化,大幅提高NH3-N和TN去除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潜流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510.
针对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问题,通过中试实验,系统考察浸没式超滤膜替代砂滤处理东江水的出水水质并研究高通量条件下的膜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条件影响,均保持在0.1 NTU以下,与砂滤出水相比具有优势,但有机物去除率与砂滤相差不大。膜系统在高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过滤周期应作适当的缩短,采用合理的物理清洗来缓解膜污染,并辅助以有效的在线化学清洗可保证膜过滤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