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6篇 |
免费 | 471篇 |
国内免费 | 19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0篇 |
废物处理 | 78篇 |
环保管理 | 726篇 |
综合类 | 3479篇 |
基础理论 | 34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38篇 |
评价与监测 | 395篇 |
社会与环境 | 123篇 |
灾害及防治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222篇 |
2017年 | 227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312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336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究隧道横通道通风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主隧道温度分布以及烟气层高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火源功率范围内,隧道横通道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且火源距横通道越远,临界风速越小;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横通道使用临界风速通风时,隧道内烟气温度明显降低,烟气迅速沉降到2 m以下;当火源距离交叉口10,20 m,横通道通风会加快火源下游烟气沉降,烟气沉降速度随横通道通风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时,烟气沉降由横通道通风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和涡旋作用共同主导,当火源位于距离交叉口10,20 m时,烟气沉降主要由涡旋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22.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23.
采用简单的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可见光驱动型光催化剂Ag3PO4/g-C3N4.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单一的Ag3PO4和g-C3N4相比,Ag3PO4/g-C3N4复合材料对左氧氟沙星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效率.根据能带分析和自由基捕获试验,提出了Ag3PO4/g-C3N4复合材料Z型异质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4.
对2017年9月~2018年8月深圳市北部大气PM2.5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质量浓度、质谱及来源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32.3±18.4)μg/m3,WSOM的质量浓度为(9.4±5.7)μg/m3,占颗粒物总有机物的(77.6%±14.0%).质谱分析显示,WSOM的氧碳比(O/C)平均值达到(0.57±0.09),属于二次有机物的O/C值范围,且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离子碎片C2H4O2+的丰度显著,说明WSOM的来源中有显著的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有机气溶胶.为了明确WSOM的来源结构,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发现3个合理因子:高氧化态有机气溶胶(MO-OOA),低氧化态有机气溶胶(LO-OOA)和生物质燃烧(BBOA),贡献比例分别为51.7%,31.8%和16.5%.MO-OOA和BBOA贡献浓度均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反向轨迹分析显示其与... 相似文献
25.
26.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重要技术路径.为量化预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汽车相关技术路线和政策为参考,选取燃油经济性、整车轻量化水平、电力结构碳排放因子和氢能碳排放因子为关键参数,构建传统燃油汽车(ICEV)、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HEV)、重度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数据清单并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量化预测评价,对电力结构碳排放因子和不同制氢方式碳排放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2022年ICEV、 MHEV、 HEV、 BEV和FC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CO2-eq计)分别为208.0、 195.5、 150.0、 113.5和205.0 g·km-1.到2035年,BEV和FCV相比于ICEV具有较为显著的减碳效益,分别降低69.1%和49.3%.电力结构的碳排放因子对BE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不同制氢方式,短期应以工业副产氢提纯为主供应FCV氢能需求,长期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27.
28.
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用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酮的副产物——酸性油和轻质油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羧酸混合酯,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n(C4-C5醇):n(有机羧酸)=1.2: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时间为5h。经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该羧酸混合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选煤浮选剂。 相似文献
29.
Sukhendu Kumar Pramanik Soumen Joarder Saktipada Das Sankhajit Ro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6,51(5):287-297
The phototransformation of Oryzalin was studied under UV light (λmax ≥ 290 nm) and sunlight (λmax ≥ 250 nm) in aqueous isopropanol and acetonitrile solution in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TiO2 as sensitizer. The rate of photodegradation of Oryzalin in different solvent system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and calculated half-live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23.52-53.75 h for UV light and 41.23-61.43 h for sunlight. From this study, total 12 photo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Q-Tof micromass spectral data.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of phototransformation involved was hydrolysis, breaking of sulfonic bond, and loss of amino and sulfonic acid group. 相似文献
30.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is the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Firs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progress. Based on the review, using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of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is then analyz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which is designed to internalize externalities. Finally,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five principles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of equ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the principle of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e principle of “earmark funds, and implementation by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supplemented with market compens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