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07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1232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39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钟爱国 《四川环境》2002,21(2):70-71,75
研究以ClO^-/Cl^-作媒介,间接电化学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电化学降解与电极材料、电流密度以及添加剂种类等因素有关。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在无隔膜的烧杯中放置50ml浓度为1000mg/L的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在室温25℃,pH6.0-8.0,槽电压10V,电流密度30.0mA/cm^2,Cl^-加入量2g/L的条件下,电解60min后,亚甲基蓝溶液的平均消色率达到98.0%,CODcr降解率为97.0%,BOD5降解率为99.0%;用浸涂过MnO2薄膜的石墨棒作阳极可显著加快其消解速率,而用浸涂过CeO2薄膜的石墨棒作阳极对其消解速率无明显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2.
强制性内循环快速启动IC厌氧反应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处理工程中的关键。本文对IC厌氧反应器分别进行强制性内循环启动和常规启动实验。结果表明 ,强制性内循环启动的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内循环缓冲 pH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最终只用了 5 4天就完成整个启动 ,比常规方式启动缩短近一个月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城市垃圾焚烧工程的发展,国家对焚烧后尾气的处理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表面过滤”理论的Gore过滤技术,不但为粉尘排放达到欧洲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为脱酸/硫的后续反应提供了反应界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节约反应剂。  相似文献   
104.
中试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制浆造纸厂的洗草废水,并探讨内循环系统的循环状况。试验表明,洗草水不适合进行深度厌氧处理,宜进行水解酸化。由于洗草废水的有机物浓度低,产气量小,反应器内循环系统仅产生了不连续的提升,液体提升量与产气量的比值在0.08~0.36,下降管中产生了间歇性回流,液体的流量达到了518.4~725.1 L/h。  相似文献   
105.
李明  梁湘  骆健美  周明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078-3087
本研究以天津泰达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间的污泥为接种物,启动并运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从富集的阳极生物膜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命名为P2-A-5.研究发现,菌株P2-A-5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Kocuria rhizophila DC2201具有100%的同源性,结合该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其归属为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通过化学剂处理、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K.rhizophila P2-A-5经0.5 mg·L-1溶菌酶处理45 min后,接种到以2.0 g·L-1海藻糖为底物的阳极液中运行MFCs,其功率密度达到314.8 m W·m-2,比优化前(74.9 m W·m-2)提高了320.3%.这是首次对K.rhizophil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菌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揭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放大过程中所出现的规律,本文对反应器中流动模型和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主反应区的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主反应区流型可用一平推流与两个并联的全混流进行串联的三参数组合模型进行模拟.在实验范围内,平推流区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36%,两个全混流区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3%和11%.结合厌氧反应动力学方程,应用组合模型模拟了实际反应器的状态,并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发现反应器出口处CH_4体积流量最大误差为9.67%,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同时,模拟了基质初始COD和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出口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它模型相比,组合模型计算简洁,同时又有较好的精度,能够满足反应器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07.
A recombinant human androgen receptor yeast assa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antiandrogen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for their removal during gray wastewater and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embrane reactor (MBR) system for gray wastewater treatment could remove 88.0%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exerted by weakly polar extracts and 97.3% of that by moderately strong polar extracts, but only 32.5% of that contributed by strong polar extracts. Bio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MBR contributed to 95.9% of the total removal.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in the effluent was still 1.05 μg flutamide equivalence (FEQ)/L, 36.2% of which was due to strong polar extracts. In the anaerobic reactor, anoxic reactor, and membrane reactor system for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of raw coking wastewater was 78.6 mg FEQ/L, and the effluent of the treatment system had only 0.34 mg FEQ/L. The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mainly existed in the medium strong polar and strong polar extracts. Bio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contributed to at least 89.2% of the total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removal in the system. Biodegradation was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in both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study, the mercury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Br-modified fly ash in an entrained-flow reactor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rcury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HBr-modified fly ash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The mercury species adsorbed by unmodified fly ash were HgCl2, HgS and HgO. The mercury adsorbed by HBr-modified fly ash, in the entrained-flow reactor, existed in two forms, HgBr2 and HgO, and the HB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promoting oxidation of elemental mercury in the entrained-flow reactor.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of HgBr2 and HgO in ash from the fine ash vessel was 4.6 times greater than for ash from the coarse ash vessel. The fine ash had better mercury adsorption performance than coarse ash, which is most likely due to the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onger residence time.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密闭充氢环境下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效应。方法设计能模拟低氧、低氢和压力变化的密闭充氢环境,并在此环境中进行一系列氢气传感器效应试验,分析、评定试验数据。结果得到了不同环境下氢气、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出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的有效工作环境,并预测了其在不同贮存环境下的工作寿命。结论密闭充氢环境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固态电化学氢气传感器影响较大,湿度影响较小,注气检定合格的氢气传感器,在密封容器内扩散式检定,不合格率高,检定数据误差大于±5%FS。  相似文献   
110.
常见金属硫化物电化学反应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硫化物矿物作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易氧化(电化学反应)引起重金属离子和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环境效应。本文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例全面分析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环境效应产生机制,以及影响金属硫化物矿物电化学反应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这对金属硫化物矿区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