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接地极的土壤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极是接地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接地极埋设在土壤中,用于泄流,保障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近年来,接地极的腐蚀损坏造成的事故屡有发生,接地极的土壤腐蚀引起了普遍的重视,防止接地极腐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电网和电气设备接地极的选材,接地极土壤腐蚀的特点,并对接地极防腐蚀方法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62.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3.
ACF电极电解处理含NaCl结晶紫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吸附结晶紫达到饱和的活性炭纤维为阳极,在NaCl介质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实验考察了NaCl浓度、pH值和电流密度等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游离氯浓度及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归一化吸光度比值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溶液中所产生的游离氯的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快速上升,20 min时就几乎达到了最大值;在活性氯的作用下,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溶液迅速脱色;电解液中所含的NaCl浓度、电解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等都对脱色率有影响;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在电解60 min后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64.
三维电极法深度处理维生素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法对维生素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以钛涂钌铱板、铁板和不锈钢板作为电极阳极,石墨板作为电极阴极,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结果表明,当以钛涂钌铱板作为阳极,以粒径为1 mm的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时电解效果最好,COD和色度去除率最高。实验选择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研究证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初始pH值,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电解电压为10 V,电极板间距为8 cm,电解时间为20 min,初始pH值为4,得到COD和色度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5%和93.57%。  相似文献   
65.
电化学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春红  王宝辉 《化工环保》2011,31(4):327-33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二维电极和三维电极的开发和改进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电化学氧化技术和电极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为解决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的问题,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应集中在阳极材料、反应器结构和处理工艺方面.  相似文献   
66.
微波诱导催化技术以其快速、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日益受到环保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已在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阐述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和载体及催化反应的机制,归纳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况及实例,分析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钻井废水氯离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钻井废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分别用两种方法对钻井废水进行了预处理,氯离子在0-250mg/L的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8,并且重现性和选择性良好、精密度与准确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68.
La-PTFE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为基体,掺杂La2O3和聚四氟乙烯(PTFE),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并将所制备的电极应用于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结果发现,与常规的Ti/SnO2+Sb2O3/PTFE+β-PbO2电极相比,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对亚甲基蓝及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含有La2O3活性层的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在电解质浓度为0.15mol.L-1,电极极距为6.0cm的酸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最佳.降解3.0h后,对100mg.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到97.92%,对COD去除率为93.39%.SEM结果显示,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表面颗粒鲜明,比表面积增大,改善了电极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效果.电化学测试表明,La2O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光助芬顿反应催化降解气体中甲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代表,利用连续进气动态实验装置,研究光助芬顿反应降解气体中甲苯的作用.考察了芬顿试剂溶液初始p H、H2O2浓度、Fe2+浓度以及甲苯初始浓度对降解甲苯的影响,并利用在线质谱和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加快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显著提高了气体中甲苯的去除率;p H=3.0、H2O2浓度为20 mmol·L-1、Fe2+浓度为0.3 mmol·L-1的条件下,甲苯去除率最高;当甲苯初始浓度为260 mg·m-3时,去除率能够达到98%;光助芬顿反应催化降解气体中甲苯实验未检测到CO2之外的中间产物,CO2产率分析表明去除的甲苯全部转化为CO2.  相似文献   
70.
Enzymatic electrolysis cell(EEC) has advantages over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 due to the needless of microbe inocul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of enzymatic reaction. In this study, an EEC was first applied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and dichloromethane(CH_2Cl_2) was utilized as a model pollut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CH_2Cl_2 after 2 hr reaction in the EEC was almost1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enzyme(51.1%) or current(19.0%). The current induced the continuous regeneration of reduced glutathione(GSH), thus CH_2Cl_2 was degraded under the catalysis of GSH-dependent dehalogenase through stepwise dechlorination, and successively formed monochloromethane(CH_3Cl) and methane(CH_4). The kinetic result shows that with a current of 15 mA, the maximum specific degradation rate of CH_2Cl_2(3.77 × 10~(-3) hr~(-1)) was increased by 5.7 times.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CH_2Cl_2 dechlorination was also obtained with pH,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of 7.0, 15 mA and 35°C,respectively. Importantly, this stud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enzymes and the fate of 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with EEC, providing a possible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haloge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