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微电解-生物膜法处理含Cr3+有机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微电解 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有机废水 ,在实验过程中 ,废水中的有机物由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菌群作为营养源而消耗 ;重金属离子 (Cr3 +)则通过电沉积去除一部分 ,同时被生物膜吸收而去除 .实验结果表明 :在好氧条件下 ,培养、驯化后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分别经 4h与 1 2h可将废水中的葡萄糖从 1 0 0 0mg·l- 1降解到 2 0— 4 0mg·l- 1.对C6 H12 O6 含量为 5 0 0mg·l- 1,Cr3 +含量为1 0mg·l- 1的废水 ,经处理后 ,C6 H12 O6 含量为 1 5— 2 5mg·l- 1,Cr3 +含量为 1mg·l- 1以下 ,分别比单一的电沉积工艺与生物膜工艺Cr3 +去除率提高 2 5 %和 5 % .  相似文献   
132.
复极填充床电解槽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电解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 3B为模型物 ,分别在不同填料层数、槽电压、流量、染料浓度、pH值及不同无机盐种类和浓度下进行电解实验 ,考察各种因素对复极填充床电解槽脱色率和电耗等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原水和出水水样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验证染料溶液电解脱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3.
电催化还原-生物降解耦合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反应器中 ,通过电催化 微生物反应的耦合还原作用 ,强化废水中硝基苯污染物的去除 ,重点研究电流密度和pH值对硝基苯去除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电解的电流密度增大 (不超过 2 0mA) ,虽然电极附近填料表面的持菌量略有下降 ,但硝基苯的去除率和苯胺的生成率还是在不断增大 .当没有电流作用时 ,微生物还原硝基苯的最佳pH在 6 7左右 ,而当电流电流为 2 0mA时 ,最佳 pH值降低到 5 4~ 5 9.在反应器中 ,阴极附近的苯胺浓度最大 ,而阳极附近的苯胺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4.
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电解槽能耗构成要素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本研究开发出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用于污水处理。本研究以含酚废水为处理对象 ,主要进行了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与普通电解槽的能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酚去除率的情况下 ,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可节省能量 30 %~ 40 % ,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5.
In this study, sulfuric acid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are used as the electrolytes, separated by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to produce hydrogen. The effects of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applied voltage, single or dual cell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increases with voltage, and the dual electrolytes and cells can yield the best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With 1-M KOH plus 1-M H2SO4 as electrolytes in separated cells, the highest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is about 0.95 L/h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rise of electrolyte temperatur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up to 50%,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up to 20%. Keeping a low PH value in cathodeand high anode PH value in anode indeed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相似文献   
136.
内电解还原-高效厌氧反应工艺处理化工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巧莲 《环境工程》2005,23(6):18-19
化工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采用常规的处理工艺难以达标。本工艺采用分级处理的方法,先通过催化氧化、内电解铁屑还原反应装置,降低生产浓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再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废水,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7.
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微波不仅可以再生炭铁混合物,而且可以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的染料;铁屑不仅与活性炭构成内电解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性炭;微波作用多次后炭铁混合物对废水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色度去除率99%、COD去除率64%;同时探讨了微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次数、铁屑粒径、炭铁比例和pH值等因素对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8.
微生物固定在电极表面,电解水产氢与氧所营造的微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及吸/放磷产生了促进作用,使电极-生物复合反应器在脱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强化了生物的脱氮及除磷效果。本试验采用了2套结构与尺寸完全相同的单槽内循环反应器,1套通电,1套不通电,在不同电流强度下比较了2套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反应器中以石墨为阳极,活性炭纤维为阴极,电极-生物复合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可比未通电流的反应器高出30%左右,总磷去除率增加11.5%,而氨氮、COD的去除率都维持在100%和95%左右。试验表明,电流的引入在一定条件下能明显强化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催化机理的材料———半导体材料TiO2 、软锰矿石和混合稀土进行了电催化氧化 (ECO)染料酸性红B的研究 ,结果表明 ,稀土材料在ECO体系中呈负催化效应 ;软锰矿石的色度去除催化效果明显 ;TiO2 的催化效果最显著 ,其色度和COD去除效果可比无催化剂时效果分别提高60 %和 75% ,可以作为电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了TiO2 用量对电催化氧化 (ECO)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Exhaustive mineraliz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ate ion (PCP) in phosphate buff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odic contact glow discharge electrolysis (CGDE), in which plasma was sustained between the electrolyte and anode. During CGDE, PCP degraded smoothly. The amount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e eventual conversion of the carbon atoms of benzene nucleus to inorganic carbons. Furthermore, chlorine atoms in PCP were liberated as chloride ions. As a primary intermediate product, 2,3,5,6- 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 was detected, and oxalate and formate as byproducts were also found. It was revealed that disappearance of PCP obeyed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reaction rate was generally unaffected by both O2 and inert gases in the cell, although it decreased by raising initial pH of solution. In addition, a plausible reaction pathway involving hydroxyl radical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