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性能,结合其特点,提出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2.
通过比较皂素废水、内电解、好氧与厌氧处理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分子量分布以及组成特点,确定皂素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与好氧处理后,COD值有显著减少;皂素废水经过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还生成一些新物质,微生物产物(SMP)。  相似文献   
253.
水下航行器舱室内CO2的去除及O2再生工艺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航行器长航时,如何改善舱室内大气环境,持续地提供呼吸的氧气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固态胺吸附解吸CO2技术、Sabatier还原CO2技术、固体聚合物水电解技术相互结合的环控生保系统,处理座舱内的CO22并制取一定数量的氧气。实验对CO2吸附、还原及电解制氧3个系统进行了设计。实验证明,所研制的环控生保系统满足所设计的人数需求,CO2脱吸发生在反应开始的5~8 min,Sabatier反应器中主反应发生在前段,SPE电解系统稳定,并能将CO2浓度控制在0.2%以下,此系统能够满足水下航行器航行过程中人员对氧气和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254.
在铁内电解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铁镀铜滤料构成的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并以酸性红B为目标染料,研究了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pH条件下,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对水中酸性红B的脱色效果均优于单一铁内电解反应床。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h,进水pH值为7.2,汽水比为1∶30的条件下,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对100 mg/L酸性红B的平均脱色率为88.5%,高于单一铁内电解反应床约9%。另外,适当增加曝气可以增加铁内电解反应床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255.
利用铁盐溶液,通过气体超微细分散式吸收反应器和电化学再生系统结合的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含硫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及电化学再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位高度为55 cm、温度为20 ℃和H+浓度小于1.5 mol/L时,进气浓度小于1 000 mg/m3时,含硫恶臭气体处理效率可到达96%以上.当液位高度为55 c...  相似文献   
256.
采用Ti/SnO2电极间接阳极氧化法处理直接深棕M和活性艳蓝KNR模拟染料废水,研究电解质种类、pH、电压、NaCl投加量及电解时间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组合条件下,通过分析uV—Vis光谱以及降解过程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研究上述2种染料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pH为3,电压20V,NaCl投加量为2.5g/L的条件下,电解30min后,直接深棕M和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0%和95%,60min后直接深棕M的COD去除率可达75%,活性艳蓝KNR的COD去除率达到90%;电解60min后,直接深棕M的偶氮双键完全破坏,萘环和苯环结构被逐步降解,活性艳蓝KNR溶液电解2min,其分子结构中的蒽醌共轭体系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蒽醌结构逐渐被破坏,染料逐步降解。  相似文献   
257.
采用低压直流电电解剩余活性污泥,优化了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加入量及电压梯度等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S去除率、污泥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以VSS/SS计)、污泥pH及污泥沉降性能随电解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低压直流电电解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梯度7 V/cm;支持电解质Na2SO4加入量0.4.0 mmol/g(以每克干污泥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电解pH为5.8、SS=(7 850 ±200)mg/L、VSS=(6 150±150)mg/L、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为(61.2 ±20)mg/L的污泥,电解60 min时污泥的SCOD最大,达393.3 mg/L,SS去除率达14.4%,VSS/SS为58.5%,污泥pH为3.1。电解后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已不完整,污泥絮体被严重破坏。电解时间越长,污泥的沉降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258.
近年来,河流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治理河水污染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了石墨-铁板电极电解法对城市内河中重污染水体中磷去除的可行性;分析了静置时间、电解时长、初始磷浓度、电压、pH及极板间距对电解法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电解法处理重污染水体的最佳运行参数,比较了电解法处理实际河水和模拟河水的TP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重污染河流水体中的磷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去除,在静置时间为3 h,电压为10 V,极板间距为1.5cm,pH保持在中性或弱酸性,电解时长在10~15 min时,TP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电解法处理实际河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9.
基于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精准分析印染生化尾水电解过程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和组成,揭示宏观水质指标COD、BOD变化的本质.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分析显示,印染生化尾水存在酪氨酸类(C1)、色氨酸类(C2)、腐植酸类(YC3)3个荧光组分.15mA/cm2电流密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电解(如30min),原荧光强度开始逐渐减弱,C1、C2组分最大荧光强度(Fmax)变化不大,出现最大荧光强度(Fmax)降低的DC3色氨酸类组分,废水B/C比从0.27提升至0.42,即尾水可生化性得到提升.进一步分析,电解过程,印染生化尾水DOM的C=C、C=O、C-N、C-O-C结构被降解,原水中烯烃、酮类、胺类、醇类、苯类、卤代烃、酯类等有机化合物被逐步降解为小分子有机酸、烷基酯、烷烃等,这是荧光团转变、可生化性提升的本质原因.三维荧光直观反映了电解过程DOM组成结构的特征光谱,为科学评估电解技术效果和后续印染生化尾水排放溯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60.
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拉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拉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及其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絮凝沉淀 酸化微电解 中和沉淀流程 ,拉开粉和CODCr的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87.7%和 83.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