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微电解-催化氧化-吸附法处理二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硝基苯生产废水具有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高,盐量高,难降解等特点.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0 g/L,含盐量达30 g/L.采用微电解-催化氧化-吸附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微电解处理后硝基苯类物质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铁碳还原后的废水再经催化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后,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96%,硝基苯类物质、色度的去除率接近100%,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是一种效果良好的二硝基苯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2.
pH对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对氯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含量不同的渗滤液和邻硝基苯酚人工模拟废水进行了电解处理,着重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和重金属离子种类对有机物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处理过程中, pH值对有机物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与渗滤液的水质有关,尤其与渗滤液中氯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种类有关。在pH=2的条件下电解处理氯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含量均很低的渗滤液,有利于有机物的氧化去除;在pH=9的条件下电解处理氯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均较高的渗滤液,其COD的电解去除效果最好;在pH=2或pH=12的条件下电解处理氯离子浓度高而重金属离子浓度低的渗滤液,能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渗滤液中无机变价离子的组成不同,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pH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83.
Ti/Sb-SnO_2 anodes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of the amount of Sb dopant on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catalytic capability of the electrodes in the oxidation of 4-chlorophenol.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b-SnO_2 coating were markedly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amounts of Sb dopant.The electrodes,which contained 5% Sb dopant in the coating, presented a much more homogenous surface and much smaller mud-cracks,compared with Ti/Sb-SnO_2 electrodes containing 10% or 15% Sb dopant,which exibited larger mud cracks and pores on the surface.However,the main microstructure remained unchang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Sb dopant.No new crystal phase was observ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4-chlorophenol on the Ti/SnO_2 electrode with 5% Sb dopant was inclined to electrochemical combustion;while for those containing more Sb dopant,intermediate species were accumulated.The electrodes with 5% Sb dopant show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n the bulk electrolysis of 4-chlorophenol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 mA/cm~2 for 180 min;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4-chlorophenol and COD were 51.0% and 48.9%,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4.
镀铜铁内电解预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镀铜铁内电解法对焦化含酚废水进行预处理,其酚类去除率比传统的铁炭内电解、铁铜内电解高,60min去除率可达71.45%。探讨了pH值、镀铜量、镀铜铁的投加量以及处理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连续进水小试试验出水水质稳定,酚类去除率在50%左右,不会引起板结问题。  相似文献   
85.
同时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和阴极,在隔膜电解槽中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的电化学脱色.考察了ACF阳极和ACF阴极各自对染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1.5 mA/cm2时,电解槽中发生阳极电氧化和阴极电还原同时进行的成对电解脱色.在ACF电极上,活性艳蓝KN-R的电氧化脱色比电还原脱色容易进行,1.0 mA/cm2时,阴阳两极室脱色率分别为69%和93%,而1.5 mA/cm2时,阳极室脱色率保持在93%,阴极室脱色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86.
导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丽丽  张惠欣 《化工环保》2001,21(4):187-191
阐述了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用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出水的酚浓度、pH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工艺过程简单,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费用低于传统的电解法。  相似文献   
87.
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pH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并且讨论了这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和酸度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还原电位在-0.58V和-1.32V左右 (vs. SCE),酸度和碱度均有利于硝基在铜电极上的还原: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亚硝基;酸性条件下,得电子后的硝基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就增大,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另外,氢的增加也有利于电极上发生的加成和取代反应.pH对不同的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硝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8.
催化铁内电解-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纺织印染废水水质变化大、色度高,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对浙江某地区的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地去除了对生物有抑制的有机物,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CODCr去除率达到85%;过去难以解决的色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去除废水色度90%以上.另外,简要探讨了金属粒径,pH,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近40 d的连续流试验证明,内电解-生化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等特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也就是说,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  相似文献   
90.
Decomposition of aqueous monofluorophenols (MFP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glow discharge electrolysis (CGDE). During CGDE, both MF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water were consumed smoothly, suggesting that carbon atoms of benzene nucleus could be eventually mineralized to inorganic carbon (IC). And all the fluorine atoms in the MFPs were equally converted to fluoride ions. Based on the primary intermediates from each starting materials, it showed that aromatic hydroxylation preferentially occurred at the para-or ortho-position to the phenolic OH group of each MFPs. The disappearance of both MFPs and TOC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rate law. The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for the decay of MFPs were independent from the pKa values of MF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