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3篇 |
免费 | 501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篇 |
废物处理 | 92篇 |
环保管理 | 67篇 |
综合类 | 666篇 |
基础理论 | 260篇 |
污染及防治 | 285篇 |
评价与监测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结合文山县当前饮用水源中铁锰超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周边环境对文山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阐述了饮用水中铁、锰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饮用水中铁锰超标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酱糟、醋糟是我国食品酿造行业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不仅可以解决废糟处理问题又可获取能源.因此本研究在中温(35±1)℃的条件下,根据C/N比的不同,进行了酱糟/醋糟干物质(TS)比分别为1:0(N1)、1:1.5(N2)、1:3(N3)、1:7(N4)、1:18(N5)和0:1(N6)的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单一酱渣的延滞期为17.46 d,混合发酵明显缩短了延滞期,为3.00~3.83 d;混合发酵组(N2~N5)累计产甲烷量的实验结果比计算结果分别提高了1%、16%、14%和10%,其中,N3组C/N比为25.7:1,提高最为明显;各组发酵产生的沼气的甲烷体积分数在65%~70%之间;Gompertz模型拟合可以用于酱糟和醋糟混合发酵产甲烷的过程;酱、醋糟发酵的产酸类型以乙酸型发酵为主. 相似文献
95.
温度和停留时间对DDT污染土壤热脱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热处理方法分别对自配DDT及其衍生物(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在5个温度(100,200,300,400,500℃),6个停留时间(5,10,20,30,40,50 min)下的DDTs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的DDTs残留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脱附对DDTs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热脱附技术的优势开始显现。300℃下40 min时的DDTs去除率与400℃及500℃处理10 min时相当,均能达到97%以上。对热处理前后土壤中DDTs的残留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主要污染成分p,p'-DDT在200℃以上时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p,p'-DDE。p,p'-DDE在200~300℃时大量生成,400~500℃被去除。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得出较佳热处理条件为400℃,10 min。 相似文献
96.
摘要:文章采用实验室内部的非标准方法《底泥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底泥中的阿特拉津残留量。通过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求出被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给出各分量对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表述。对实际河道底泥样品中的阿特拉津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得到阿特拉津农药残留量的拓展不确定度为0.23ug/g,k=2。 相似文献
9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98.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rG-MnFe_2O_4活化剂,通过TEM、XRD、FT-IR、Raman等手段对活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通过其对偶氮染料OG的降解实验评价了rG-MnFe_2O_4活化PMS的效果,同时考察了PMS浓度、rG-MnFe_2O_4投加量、初始pH、Cl~-浓度对OG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G-MnFe_2O_4投加量为0.3 g·L-1,n(PMS)∶n(OG)=40∶1时,rG-MnFe_2O_4活化PMS的效果显著,反应27 min时,OG降解率为100%,并且随PMS浓度、rG-MnFe_2O_4投加量的提高,OG降解效率明显增加.初始pH对OG降解有较大影响,pH=5.00时效果最好.Cl~-对活化降解OG具有促进作用,Cl-浓度越高,OG降解得越快.r G-MnFe_2O_4在重复使用5次时仍具有较好活化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OG降解过程进行分析,表明OG分子中的萘环结构和偶氮键均被破坏,并检测出主要降解产物有对硝基苯酚和邻苯二甲酸;且rG-MnFe_2O_4/PMS降解体系对染料OG具有一定的矿化率. 相似文献
99.
糠醛废水COD浓度高,色度高,其中含有大量的醋酸,pH值在2~3左右,直接生化难度很大。利用内电解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ρ(CODCr)为12000mg·L-1的糠醛废水,经内电解法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也可达到30%左右,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文章确立了小麦、香蕉中戊唑醇残留检测方法,小麦样品加水10 mL用丙酮为萃取溶剂,石油醚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用气相色谱(GC-NPD)检测。香蕉样品加水5 mL用丙酮为萃取溶剂,石油醚液液分配,浓缩后用气相色谱(GC-NPD)检测。分别设置不同时间批次,同一批次间的平行样及实验室内人员分析,分别从方法灵敏度、方法准确度、方法精密度及其质量控制图、标准工作液的稳定性来探讨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香蕉和小麦种戊唑醇残留检测的标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