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49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聚磷菌在不同碳源下的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BR系统对聚磷菌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手段检测了系统中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的富集程度.聚磷菌也是一种普通异养菌,为了研究它的反硝化能力,排除了聚磷菌的正常释磷和吸磷过程,仅考察在不同碳源下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酸和PHB都能成为聚磷菌反硝化的电子供体.当以乙酸为外在单一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和PHB生成速率与起始硝酸盐浓度无关,但是当起始状态硝酸盐浓度越高时,消耗单位乙酸生成的PHB和硝酸盐还原量越小.以PHB为内在碳源和能源时,聚磷菌的反硝化速率呈现对于基质(硝酸盐)的零级动力学反应,比反硝化速率为0.973 3mg/(g.h),此外PHB平均比消耗速率为(以PHB计)2.462 6 mg/(g.h).  相似文献   
42.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探讨了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混合燃料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变化规律.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SAXS(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MC(碳酸二甲酯)添加量(以w计)对柴油机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w(DMC)为10%〕、D20〔w(DMC)为10%〕燃烧颗粒的碳粒子平均层面间距分别增加了5.3%、15.1%,弯曲度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0%和10.3%,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增加;与柴油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0.44和0.52,下限均升高了0.2,SAXS与电镜图像对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即质量分形维数随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燃烧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的下限分别升高了0.1和0.2,表明其燃烧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9和7.9 kJ/mol,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随着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验证了燃烧颗粒微观尺寸结构和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柴油中添加DMC能够提高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越强,其在后处理过程中就越易被氧化,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43.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关键问题讨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书海 《环境科学》1996,17(2):86-89
介绍了SO2的3条去除路径,高能电子的解离还原路径;自由基的氧化路径;以及与氨的热化学反应路径。提出SO2浓度测试要先去氨及NOX测试先去SO2的方案。分析了温度、氨量、烟气组分及供电情况对SO2去除的影响。认为NO2及硫酸气溶胶的存在促进SO2去除的作用和脱硫与除法结合问题。最后提出利用氨与等离子体的协同作用,以热化学反庆为主路径,以等离子体活化反应为补充的脱硫思路。  相似文献   
44.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哈尔滨市春季市区大气PM2.5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微观图像表明PM2.5颗粒类型主要为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和超细颗粒物;从各种颗粒的数量-粒度、体积-粒度分布及矿物元素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大气PM2.5颗粒中,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是颗粒的主要成分,分别来源于扬尘、燃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45.
王淑惠  刘正超 《环境化学》1999,18(3):216-220
在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对污染物质CF2ClBr进行等离子体降解产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系中的电子密度。采用动态反应装置,以平行板电极法直接测量。在CF2ClBr的压力为2kPa时,得出该实验条件下的电子密度约为5.0×10^13/m^3。  相似文献   
46.
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坚  王兴  黄坤 《环境技术》2004,22(3):27-29
介绍了水处理辐射技术的分类、处理机理及其特点;概括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电子束辐照水溶液的方法产生水合电子(eaq-),研究了eaq-与对叔丁基酚(4-t-BP)的反应,结果表明还原性的eaq-不能降解4-t-BP.同时,采用254nm紫外光辐照H2O2来产生羟基自由基(·OH),研究了UV//H2O2体系对4-t-BP的降解效果,考察了4-t-BP初始浓度,H2O2的添加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4-t-BP初始浓度越低,H2O2的浓度越高,则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溶液pH=6时是反应的最佳pH值.采用HPLC结合GC-MS的分析方法对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叔丁基酚二聚体和对苯二酚等3种主要中间产物,归纳总结了4-t-BP与·OH的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48.
研究纳米硫化镉(Nano-Cd S)材料对肺癌细胞系A549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培养A549细胞,经传代后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 m L完全培养基,接种次日进行染毒。用直径20~30 nm、长度80~100 nm的Nano-Cd S进行染毒,染毒浓度分别为0、5、10、20、40和80 mg·L~(-1)。染毒24 h后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以存活率在80%左右的浓度为后续实验染毒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用荧光探针法检测A549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PI-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判断细胞氧化损伤情况。不同浓度Nano-Cd S处理细胞24 h之后,细胞存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浓度为10、20、40和80μg·L~(-1)时,存活率分别为(88.71%±0.80%)、(81.93%±3.06%)、(75.23%±1.13%)和(70.66%±5.63%),且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浓度为10和20 mg·L~(-1)的Nano-Cd S染毒24 h后,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浓度为10 mg·L~(-1)时,细胞凋亡率为(6.26%±0.44%)。与对照相比,各染毒组S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升高,20 mg·L~(-1)染毒组S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高于10 mg·L~(-1)染毒组(P0.05)。研究表明,纳米硫化镉能引起A549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9.
分别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采用3组SBR反应器培养除磷污泥,连续126d的稳定运行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 78.7%, 87.4%,出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758, 0.931, 0.632mg/L.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电子受体除磷污泥的相似性与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具有近似的菌群结构,与好氧除磷污泥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基于各样品主导OTUs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比例的分布,主导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5个簇.通过序列比对,在97%的序列相似度条件下,种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为0.716%与0.368%,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分别为1.78%, 2.53%, 4.80%与1.44%, 1.32%, 30.9%,厌氧-缺氧条件有利于抑制聚糖菌.亚硝酸盐为反硝化除磷污泥电子受体时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0.
In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Zn exist as complexed compounds with metallothioneins. However, its cellular level effects and metabolic fates are scantly documented. In the elucidation of this fact, EM results on hepatic cellular alterations in fish under lethal dose exposure at 4.0 ppm over a week is illustrated.

A large number of lysosomes in hepatic cells prevailed on exposure to Zn in its sulfate form. Evidently, due to metal compound stress and cellular damage lysosomal activity is augmented. The lysosomes harboured digestible material, presumably the aforementioned substrates. Contrary to it, fat droplets prevailed while glycogen depletion is noticeable. Unlike the effects of Hg, the nuclei were normal with granular chromatin and prominent nucleoli. However, the mitochondria contained some small intramitochondrial bodies. Similar to the effects of Hg, the cell membrane remained intact.

In vivo enzymatic studies indicated augmentation in catalase, acid‐ and alkaline‐phosphatases, while glucose‐6‐phosphatase is inhibited. However, only alkaline‐ and glucose‐6‐phosphatases are inhibited under in vitro conditions.

Thus, it is evident that Zn enhances cellular bioenergetic requirements culminating in glycogen depletion owing to stress, concomitantly envisaging inhibition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n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