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收尘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高效去除微细颗粒物的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其主要由凝并区和收尘区组成.对其凝并收尘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尘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偶极荷电静电凝并系数高于库仑凝并系数;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中颗粒的凝并效果好,且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对微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静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132.
根据某工程电除尘器钢架特点,利用ANSYS建立钢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应用ANSYS建立的钢架模型和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结果比较可靠,该方法与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3.
石景山电厂1号炉电除尘器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号山电厂1号炉配套的电除尘器,虽然一直能达到设计时的保证效率值,但不能满足现今的环保要求。在结构、资金等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制定了经济、合理的改造方案,取得了预定的效果,收尘效率达到了99.91%以上,为同类电除尘器的改造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4.
电除尘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IPC系统一的T/R微机控制设备、低压微机控制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该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并对其网络控制功能和智能化闭环控制功能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35.
典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邓建国  王刚  张莹  李妍菁  段雷  蒋靖坤 《环境科学》2020,41(4):1589-1593
燃煤电厂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le matter,CPM)由于其潜在的大气环境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而目前对于燃煤电厂CPM的特征和成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稀释间接法收集了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典型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入口/出口和湿式静电除尘(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出口位置的CPM,并对其进行重量分析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时测量了可能的CPM气态前体物浓度.结果表明,烟气中CPM的主要气态前体物为HCl、HNO3、SO3和NH3等.烟气温度降低后,这些气态前体物通过冷凝或化学反应形成CPM.所形成CPM主要化学组分包括SO42-、Cl-、NO3-和NH4+等水溶性离子.WFGD和WESP可以降低CPM气态前体物的浓度,进而减少CPM排放,经过WFGD和WESP后CPM浓度的平均下降比例分别为27%和45%.此外,稀释降温后烟气中的SO3非均相冷凝在已有的颗粒物表面上,导致颗粒物中的SO42-增加,同时Cl-和NO3-减少,致使最终排口处CPM的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为SO42-.  相似文献   
136.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电除尘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自定义函数(UDF)实现电场、流场、颗粒场和温度场的4场耦合,研究烟气温度对电除尘器电场特性、流场特性和除尘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入口烟气质量流量相同时,当烟气温度从20℃上升到400℃时,平均电场强度从4.9×105V/m减小到1.4×105V/m,平均板电流密度从0.971mA/m2降至0.261mA/m2,但板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变好;烟气温度上升平均湍流强减小,离子风效应也随之减小.当入口烟气体积流量相同时,随着烟气温度的增加,颗粒运动轨迹线拉长,整体的颗粒捕集效率减低.降低烟气温度可以有效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37.
以株洲某铅锌冶炼废水中和渣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初始pH值(3.0,4.5,5.6和7.0)模拟酸雨静态浸出实验,研究22d浸泡过程中废渣Cd、Cu、Pb和Zn等重金属的动态释放规律及其化学形态变化和矿物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废渣具有较强的酸缓冲潜力,浸出液pH值稳定在6.20~6.66.Cu和Pb在浸泡初期释放较快,Cd和Zn释放相对较慢.浸出液Cd浓度随浸出时间增加而上升,Zn浓度呈波动变化,Cu和Pb浓度变幅较小.提高雨水酸度促进废渣中重金属的释放,浸出液Cd、Cu、Pb和Zn浓度范围分别为1.38~8.70,0~0.02,1.21~2.26和27.2~135mg/L,其中Cd、Pb和Zn浓度分别超过我国《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限值的26.6~173倍、1.42~3.52倍和17.1~89.0倍..重金属BCR顺序提取表明,浸出液中较高Cd和Zn浓度与其赋存高活性态比例一致,且酸雨促使残渣态Cd和Pb向活性态转化.XRD分析显示,pH=3.0酸雨处理22d后原废渣中Cd和Zn的赋存矿物相消失,PbSO4谱峰增强,表明废渣重金属的释放受其赋存矿物相及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重金属释放率呈现出Cd (2.50%~15.8%)> Zn (0.41%~2.13%)> Pb (0.06%~0.10%)> Cu (0.0003%~0.11%)的趋势.自然堆存酸雨作用下废渣中Cd、Pb和Zn具有较大环境风险,需加强降雨淋滤污染防治管控.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将烯丙基磺酸钠(SAS)和硅烷偶联剂接枝到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制备出新型空心玻璃微珠基吸附剂(KNH-g-PSA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表征,显示了SAS的成功接枝.此外,系统地研究了溶液的pH值,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KNH-g-PSAS吸附阳离子染料的影响.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分别很好地描述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表明吸附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且均匀的单层吸附.吸附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KNH-g-PSAS对碱性品红、金胺O、结晶紫和孔雀石绿的吸附能力分别为2247.19mg/g,2317.46mg/g,2557.54mg/g,2808.98mg/g.KNH-g-PSAS具有出色的自上浮性能和回收表现.  相似文献   
139.
为改善饮用水藻类的混凝去除效果,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单独投加Ca2+、Ca2+与PAC联用、Ca2+与CO32-原位结晶三种方法的除藻效果,并对Ca2+和结晶产物CaCO3的除藻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单独采用Ca2+时,Ca2+在低浓度下对藻细胞具有吸附电中和作用,高浓度时同时还有架桥作用,但两者均无法实现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Ca2+与PAC联用,Ca2+可以通过吸附电中和显著提高PAC的除藻效果,最大去除率可达98.0%,同时Ca2+与溶解性藻源有机物(dAOM)的络合可将残余铝降低50%以上.含藻水中原位CaCO3结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5%,其产物为带正电荷、粒径2~4 μm左右的球型球霰石.球霰石对藻细胞的去除机制包括球霰石与藻细胞的互絮凝,以及球霰石团聚物对藻细胞的卷扫絮凝,同时球霰石还可以作为加重剂促进藻晶产物沉降分离.自来水厂采用CaCO3原位结晶与PAC联用除藻,可望降低PAC投加量和残余铝风险,并解决CaCO3原位结晶导致的浊度和pH偏高问题.研究成果为饮用水除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0.
The effects of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l) hydrolysis prior to coagulation on both the coagulation zone and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of a kaolin suspen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a novel jar test named the “reversed coagulation test”. The tests showed that PACl hydrolysis prior to coagulation decreased the performance of charge neutralization coagulation in the case of short-time slow mixing (10 min; G = 15 sec ?1 ) and increased the optimal dosage for charge neutralization and sweep coagulation. Moreover, the hydrolysis time had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of PACl precipitates and the residual turbidity of the raw water. However, PACl hydrolysis prior to coagulation and the size of PACl precipitates had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sweep coagulation.The results imply that, in practice, preparing a PACl solution with deionized water, rather than tap water or the outlet water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unit, can significantly save PACl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harge neutralization coagulation,while preparing the PACl solution with tap or outlet water would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weep coagulation. In addition, the optimal rapid mixing intensity appears to be deter-mined by a bala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agulant hydrolysis before contacting the primary particles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flocs in the rapid mixing period.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PACl hydrolysis and will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coagul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