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91.
邹兴  张懿 《环境化学》2000,19(5):470-473
研究了铬酸纳共存时对铝酸钠溶液种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铬酸钠的铝酸钠溶液中,铝铬比大于3.6时,铬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种分没有明显影响;铝铬比小于1.8时,铬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种分有明显影响,本文还试验了选择一定组成的实际铝酸钠溶液,经种分,使铬酸钠与铝酸钠完全有得到了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892.
我国电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保产业》2014,(11):4-16
综述了2013年我国电除尘行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状况;分析了电除尘行业的新技术研发进展及应用情况;简述了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概况;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及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3.
为提高现有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降低压力损失,改进清灰效果,设计出一种线管式双极电袋复合除尘器,并对其增效减阻作用和单极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硅微粉中位径1.74 μm、过滤风速3 m·min-1、入口粉尘浓度2 500 mg·m-3的实验条件下,双极电袋复合除尘器比单极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粉尘透过率、压力损失分别降低25%、27%以上。为分析双极荷电粉尘的静电凝并增效作用,测定了滤料表面沉积粉尘层的粒度分布,发现单极荷电和双极荷电沉积尘的中位径分别为1.83 μm和1.92 μm,表明双极荷电粉尘具有较好的静电凝并作用,所形成的较粗团聚颗粒物不易透过滤料,使除尘效率提高。为阐明双极荷电粉尘的减阻作用,采用自然堆积法测出双极荷电粉尘的堆积密度小于单极荷电粉尘,证明粉尘双极荷电后会在滤料表面形成较蓬松的粉尘层,这将有助于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清灰效果。  相似文献   
894.
针对北京等严重缺水地区提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补充水的需求,以强化COD、N和P去除为目的,研发了N和P不同单元处理的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除磷过滤器单元组合工艺,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该工艺的去除效果,并优化了该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参数。结果表明,当缺氧和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的HRT 和DO分别为12 h、DO 0.5 mg/L和6 h、2.0 mg/L,除磷过滤器滤速6~8 m/h时,该工艺的平均出水浓度COD 25 mg/L,TN 11 mg/L,NH4+-N 1.2 mg/L,TP 0.1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7%、94%和96%。其中缺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为70%、80%和57%,好氧立体循环氧化沟单元进一步去除COD和NH4+-N(去除率为18%和14%);经缺氧、好氧氧化沟处理去除50%左右的TP,除磷单元吸附作用去除46%的TP。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COD、N和P都能达到北京市2013年出台的地方污水排放新标准一级B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95.
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研究了锥度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气体流场和颗粒动力场的理论模型,并应用SIMPLEC 算法对不同锥度下旋风除尘器内部的总压、切速度、颗粒运动轨迹以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旋风除尘器内部的总压和切速度均基本呈轴对称分布,沿半径方向,总压呈非线性增大趋势,而切速度呈"驼峰"分布;通过减小锥度降低了总压和切速度,缩短了颗粒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为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高分离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6.
将内循环吸附与膜分离技术联合,开发一种新型饮水除氟工艺。为明确工艺特性,以模拟高氟水为实验原水,采用连续流小试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了HRT、吸附剂投加量2个重要参数对工艺除氟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RT与活性Al2O3投加量对工艺的除氟效能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优值。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HRT=3.2 h,活性Al2O3投加量为5 g·L-1。该条件下,出水氟浓度最低可降至0.2 mg·L-1,在瞬时出水氟浓度与累积出水平均氟浓度超标前,单位活性Al2O3的处理水量分别为1.15 t·kg-1和1.36 t·kg-1;工艺运行过程中,TMP处于较低水平且增加缓慢,表明膜污染程度较小;基于吸附原理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工艺连续流动态数学模型,模拟得出的出水氟浓度动态变化曲线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97.
盐酸再生系统吸收塔出口的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雾滴和粉尘,严重影响尾气排放。为了减少排放,提出利用微型旋流器将酸雾和粉尘进行分离,通过研究旋流器的压降、分离效率以及含液浓度等关键因素,确定符合实际工况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分离效率随压降增大先快速增加再逐渐减小,压降和分离效率随进口含液浓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加。氯化氢和氧化铁高效工作区分别为18~33 m3·h-1和18~35 m3·h-1,最高分离效率达到92%和89%,烟气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98.
针对黑臭水体疏浚余水氮素难去除问题,在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um chloride,PAC)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为助凝剂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共价键型絮凝剂(hybrid covalent coagulant,HCC)强化疏浚余水絮凝脱氮过程,并通过超磁分离技术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氮素的快速与高效脱除。在优化的复合絮凝剂投加量条件下,该强化絮凝过程可达到氨氮的完全脱除和总氮80%的去除率。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短的15 min絮凝操作时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氮素去除效果。当初始pH为7.0时,絮凝分散体系具有较低的Zeta电位值,利于有效降低水体浊度。FTIR图谱验证了羟基参与的氨氮絮凝反应,表明NH3+为氨氮被絮凝剂絮凝后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899.
将三聚氰胺海绵(MF)浸入氧化石墨烯(GO)悬浮液,经微波溶剂热还原反应后,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进一步修饰,得到超疏水亲油的石墨烯复合改性吸油海绵(rGO-PDMS-MF)。优化了GO和PDMS改性试剂的浓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接触角(CA)测定仪对海绵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海绵的饱和吸油性能、重复使用性能及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GO悬浮液和PDMS溶液最适浓度分别为2.0 g·L-1和1.0%(质量分数);所得海绵的接触角达151.5°,饱和吸油能力达45~110 g·g-1,可通过吸附-挤压方式重复使用10次以上;rGO-PDMS-MF海绵对油水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泵装置结合后可以连续有效地将油从水面分离,再生使用后仍保持较高的浮油回收速率和较强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900.
玻璃分相的方法可以将重金属钡从CRT屏玻璃中高效脱除。该方法将CRT屏玻璃与一定量的B2O3混合后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热分相处理。在热分相处理过程中,屏玻璃中的B2O3与SiO2逐渐分离,形成2个独立的相(富B2O3相和富SiO2相)。CRT屏玻璃中的重金属钡和其他碱金属氧化物在分相过程中主要富集在呈网状连通结构富B2O3相中。将分相处理产物经5 mol?L-1的硝酸在90 °C条件下浸泡30 min,即可将富B2O3相以及其中包含的重金属钡一并去除,得到SiO2含量超过95%的高硅氧玻璃粉末。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 100 °C,B2O3添加量为3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钡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8.84%,为废弃CRT屏玻璃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