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997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423篇
综合类   1907篇
基础理论   289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18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244篇
灾害及防治   3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安徽短波通信网的建设情况。10多年来,它在安徽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42.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43.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建立北京市3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测算2010—2019年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CH4、CO2、N2O排放量,分析CO2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特征,并基于此提出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变动幅度减缓,2019年达到最低水平,这主要与近年来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以卫生填埋为主转变为以焚烧为主有关。2)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量已超过填埋量,而垃圾焚烧处理CO2排放量远低于填埋处理,表明焚烧处理方式CO2排放强度低于填埋处理。3)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垃圾处理方式及处理量密切相关,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日益增加,建议在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加强垃圾精细化分类,推进源头减量;合理开展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优化垃圾收运系统,防止垃圾处理二次污染,探索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低碳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44.

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为持续推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部实施了“千里眼”计划,构建了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体系。2020年,针对夏季臭氧污染问题,开展了臭氧生成高值区识别研究,向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监督帮扶现场工作组推送环境异常信息,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哨兵-5卫星数据,结合企业清单、用电数据、历史污染源检查问题等数据,通过RFM模型综合挖掘识别臭氧生成高值区。结果表明: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的大多数城市地区和工业集聚区属于VOCs控制区或VOCs-NOx共同控制区;该方法推送的臭氧生成高值区问题率为65.3%,高出整体问题率21.5个百分点;高值区内企业发现问题率为27.1%,高出非高值区3.7个百分点,提升了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的工作成效。高值区问题率、高值区内企业问题率和推送次数有关,实践结果表明,经过重复推送,高值区内企业问题率呈先升后降的规律,企业问题率拐点时间与企业整改完成周期有关。该方法对于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5.
对废钯炭催化剂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废钯炭催化剂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活性炭并收集燃烧气体中的含钯微粒,采用甲酸代替碱性甲醛溶液或氨性水合肼作还原剂,过氧化氢-盐酸混合溶液代替王水作溶剂,提出了一种方法简单、浸出效果好、易操作的废钯炭催化剂分析钯的方法。试验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实际分析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946.
根据某电厂1 000 MW塔式锅炉脱硝系统催化剂首层速度偏差较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CFD仿真分析技术的三维SCR脱硝系统数学模型,对该系统双变截面烟道处的导流板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以优化催化剂首层的速度分布。通过对比不同结构导流板下的结果,提出将原始SCR系统的双变截面烟道拆分为X方向和Z方向2个变截面烟道的改造方案。在此结构下重新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后系统内的回流区和低速区消除,流场均匀性显著提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实际电厂优化调试,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47.
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泥产量持续增加。虽然“重水轻泥”现象已有所改变,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仍面临各种挑战。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极易引发民众投诉,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之一。污泥释放的恶臭物质组分复杂,且影响污泥恶臭释放的因素较多,目前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恶臭产生机制和释放规律的研究尚不深入,导致污泥控臭除臭处理的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归纳总结污泥常见恶臭物质及其产生来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处理处置方式下污泥的恶臭污染特征与产生机制,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排放管理4个方面评述了污泥恶臭减排控制措施的原理和发展前景,讨论了污泥恶臭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挑战,以期为污泥恶臭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8.
为响应国家减污降碳政策的号召,满足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核算与评价的实际需求,根据碳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需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于2022年6月首次发布了污水处理厂低碳相关的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2022)。该标准是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规定了以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主的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和低碳运行的评价等级划分,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核算、低碳运行评价、低碳设计和改造等方面。从标准制订背景出发,阐述了碳排放强度核算和评价的依据、基本条件、内容、流程,并通过案例以期为广大同行理解标准、落实标准和推广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去除难的问题,通过氮掺杂+煅烧还原法制备获得了单原子钯铜改性毛竹炭(palladium-copper single-ato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nitrogen-doped bamboo biochar, SAC-Pd/Cu@NBC),以其为三维粒子电极,考察了初始硝氮质量浓度、粒子电极投加量、电流强度对SAC-Pd/Cu@NBC电催化高效还原硝酸盐氮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电催化反应90 min时,SAC-Pd/Cu@NBC显著提高了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较纳米钯铜改性毛竹炭、二维电催化还原体系分别提升了2.52倍和17.16倍;在粒子电极投加量为0.100 g、初始硝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1、电流强度为220 mA和反应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SAC-Pd/Cu@NBC对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9.62%,质量催化活性为0.689 4 mg·(g·min)−1;粒子电极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仍达89.72%;HAADF-S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单原子Pd、Cu的成功负载,其可高效还原硝酸盐氮的机理主要为单原子Pd位点与Cu位点的协同催化。因此,SAC-Pd/Cu@NBC具备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0.
喜静波  陈涛  窦磊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4):1283-1293
通过对Ce-TiO2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下、不同温度的NH3-SCR活性演变,结合含硫组分的定量分析、原位红外分析,研究了Ce-TiO2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的SO2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在180 ℃下,Ce-TiO2脱硝活性对硫酸铈的生成极为敏感,0.1 mmol·g−1的硫酸铈生成导致脱硝活性从50.7%降至18.5%,随后硫酸铈持续沉积,低温脱硝活性缓慢下降;在240 ℃下,Ce-TiO2脱硝活性对硫酸铈的生成敏感性较低,脱硝活性随时间缓慢下降,0.18 mmol·g−1的硫酸铈生成导致脱硝活性从100%降至53.8%,随后硫酸铈持续生成。Co改性活性结果表明:在180 ℃时,脱硝活性从50.7%提升至94.2%,且180 ℃和240 ℃抗硫性能均有所提升。进一步的表征测试表明:Co的掺杂能提升Ce-TiO2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并抑制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提升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原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硫酸化后的Ce-Co-TiO2催化剂仍能维持了E-R、L-H脱硝反应路径的进行,保证了一定的低温脱硝活性。本研究探索了SCR催化剂的中毒机制,可为其改性与活性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