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377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765篇
综合类   1563篇
基础理论   354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528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文章基于臭氧(O3)处理法处理循环冷却水因可以同时达到阻垢脱垢、缓蚀、杀菌等多重功能,其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国内也逐步普及应用的环境下,结合国内外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节水、节能、减排和公共卫生效益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2.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  相似文献   
133.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34.
根据华威风电场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一整年的测风仪测风资料,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和分析,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价,为当地的风能开发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35.
论水处理工程中的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工程投资大小考虑较多,而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考虑较少,因而造成许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由于运营成本过高而不能正常运行。从能耗角度出发,分析造成运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6.
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在沈阳市农村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沼气工程在北方地区应用的阐述,力图推动北方农村沼气在农业源减排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7.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demand in the fabrication of dissimilar metal part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automotive, aerospace, defense, chemical and nuclear industries. Welding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can be accomplished via impact welding, which can minimize the formation of a continuous inter-metallic phase, while chemically bonding dissimilar met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bonding dissimilar metals by chemically produced hydrogen energy by reacting aluminum powder and wate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impact bond characteristics using copper and stainless steel cylindrical billets. The influence of nosed flyer billet angle and billet mass on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nosed flyer billet angl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vy bond patterns at the interface. Among the three flyer billet nose angles of 9°, 12° and 15°, the billets with a flyer angle of 15° resulted in a complete wave morphological pattern along the whole sample cross-section. This study shows the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a cost effective system/machinery where discrete metal parts can be bonded at near net shape.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污水泵进行变频调速改造及污水处理工艺优化,实现了污水处理的降耗节能。  相似文献   
139.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名升  周磊  陈远航  李茜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8):3212-3218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0.
需求视角的中国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中国1990—2010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完全排放矩阵,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氮氧化物排放在部门和不同需求间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情景模拟深入探讨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拉动效应,以期探索中国氮氧化物减排的多元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从878万t上升到2398万t,历年来由工业部门拉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由最终消费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下降,资本形成和出口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上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则从47.0 kg·万元-1降至6.0 kg·万元-1,其中,能源和交通部门的排放强度最高.通过情景模拟可以看出,提高最终消费比重,扩大内需有利于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尤其是对工业部门的减排效果显著.实现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在技术进步之外,积极寻求多元减排措施,以强化减排效果,突出能源和交通等重点部门的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建设,并通过扩大内需优化最终需求结构以促进工业部门氮氧化物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