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377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765篇
综合类   1563篇
基础理论   354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528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大西北、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最强。本文作者最后认为多元化发展,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税收制度,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是促进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12.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发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提高城镇能源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213.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③2001-2006年第一、二产业的碳足迹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与产业总碳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④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产值从1995年的1.79万元/hm~2增加至2006年的3.79万元/hm~2,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也从1995年的129.6上升至2006年的231.8;⑤能源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拟合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214.
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消耗趋势的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作为重要的交通网络节点,其衔接交通运输线路、产生和承担客货流转换的功能日益显著。定量地探讨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未来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需求的研究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终端能源需求MAED模型,对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历史基期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未来能耗进行预测,在形成ASIF结构的数据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Index,LMDI)对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十五"期间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快速增加同时取决于客运周转量的增加、客运交通模式和能耗强度的转变,若延续这一发展趋势,我国中长期城市间客运交通模式将快速增长。未来城市间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和高效利用及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将是促进能源消耗增速降低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215.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16.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ugar produced in South Africa evaluat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different life cycle phases of sugar production. The system studied includes sugar cane farming, fertiliser and herbicide manufacture, cane burning, sugar cane transportation and sugar manufacture. Inventory and impact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non-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s 5350 MJ per tonne of raw sugar produced and 40% of this is from fertiliser and herbicide manufacture. Reduction in the use or impact of fertiliser for cane farming could bring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terms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17.
Agri-environmental schemes (AES) are the main policy instrument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EU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farming practices. However, the rate of adoption of these measures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in southern Europe, and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rates can be increased is still an open issue.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ncrease that understanding by testing whether th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AES sign-up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in farming practices that are brought about by adopting the scheme. A micro-economic model reflecting farmer AES sign-up decisions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two schemes in Spain respectively requiring major or minor intensity of change in practices by surveying farmers eligible for both sche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 structural factors play a role when major practice change is required by the scheme, yet when dealing with minor change, individual farmer characteristics play a more determining role. Social capital and farmer attitud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both the AES surveyed. Therefore,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agronomic design would be an important tool to improve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AES where major change is involved, whereas improved targeting and extension would help uptake for AES involving a lesser degree of change.  相似文献   
218.
北京是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入京旅游流西向的扩散转移对省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极大的直接促进作用,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在对我国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界定的基础上,利用转移态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入京旅游流向西转移态及其与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入京旅游流西向转移态对西部典型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成渝泛西安云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对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如何更好地吸引北京入境旅游"二手客源",以促进旅游业更快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19.
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即平均水资源产量、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计算了安康市1996—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累积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指标,利用水足迹模型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全面性和对比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客观评价安康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情况,为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0.
秦皇岛地热能梯级利用状况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秦皇岛地热能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对秦皇岛地区的地热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类,通过对相应的地热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了地热能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地热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前景分析,制定了地热能综合梯级利用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