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377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765篇
综合类   1563篇
基础理论   354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528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某些年份存在波动现象.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方法,科学定量地描述了中国以及各个地区能源效率的演变趋势.首先采用分形理论对1978-2008年的中国能源效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效率发展演变存在Hurst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依照“五年计划”来划分时间序列样本为研究区间,结合“五年计划”详尽地解释说明了中国能源效率变动的原因.然后将数据扩大为样本期为1995-2008年29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进一步对各个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发现除海南外其他地区的能源效率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各个地区能源效率将继续保持增长.西部6个地区以及东北三省的能源效率演变趋势高于全国水平,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都已经显效.  相似文献   
252.
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但是由于经济系统内在的调整机制作用,在宏观层面所能实现的节能效果可能不及微观技术层面能源效率提高的程度,甚至还会诱发更多的能源消耗,该现象被称为“宏观能耗回弹”效应.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中国环境资源CGE模型,测算生产部门提高能源效率的宏观能耗回弹效应.结果显示,能源效率提高5%后,短期回弹效应为52.38%,节能效果仅达到技术层面预期的一半左右;长期回弹效应达178.61%,在高耗能部门竞争力提高、耗能产品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节能效果不但被完全抵消,总能耗还进一步增加.因此,生产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在短期内确实能够降低我国能源消耗,但是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长期来看,在技术层面“产量相同投入更少”的努力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则转变成“生产更多投入更多”,并且加剧了我国经济高耗能的偏好,提高能源效率所引发的产出增长和结构调整对能耗增加的刺激作用可能最终会抵消或者超过提高能源效率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53.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节能减排评价研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便于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对节能减排作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节能减排总体成效显著,但减排问题突出,其中污染物排放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减排的主要行业因素。据此,提出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法规政策方面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54.
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ite supply capacity of global resources and energy,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environment restrictive conditions,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not repeat the old development road of developed countries,either in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China is currently facing,or in view of China’s own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we must actively face such a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We must recognize that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may be a great restraint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eco-social development,and may also b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and new opportunit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to take a new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demands us,on the one hand,to tak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to make efforts to control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capability of adapting to climatic change,and set up the overall plan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of our country,and 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unswervingly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ave energy,optimize energy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biological protection in slowing and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55.
火电燃料消费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的火电生产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定量评估火电燃料消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估算火电燃料燃烧及运输、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成分法计算相应的生态足迹,定量评估火电燃料消费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1 kW〖DK〗·h火电的燃料消费过程中排放的CO2、CH4、NOx、SO2、烟尘分别为107 kg、993×10-3 kg、646×10-3 kg、260×10-3 kg、202×10-2 kg;全国火电燃料消费占用的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50 67444万hm2,增加到2007年的123 84208万hm2,年均增长1362%;CO2和NOx的生态足迹平均比重高达836%,是影响资源环境的主要因子,SO2、烟尘与CH4三者合计仅164%,对资源环境的冲击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56.
针对电除尘器能否达到低排放的种种疑惑,分析了近年来实测达到50mg/m^3(标态、干烟气,下同)及以下更低排放的电除尘器实际应用项目性能测试报告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中国动力煤的梳理分析,得出电除尘器时中国大多数煤种适应性较好,电除尘器能达到低排放、且在节能模式应用下实际能耗最低的基本结论,同时提出了电除尘器满足国家新排放标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57.
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打造和完善我国目前最高端的煤基化工产业链,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258.
中三角区域已经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为重点,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双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我国中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十群"等进行了多方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7万t,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0.1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2万t,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3.6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81.8万t,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71.4万t。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均位于"四极"的第三。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单位GDP排放强度分别为25.03t/亿元、24.29 t/亿元、13.50 t/亿元,分别位于"四极"的第一、第二、第二。同时,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中三角等经济"四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59.
The increasing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rings new challenges in maintaining a high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electricity supply. New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for grid support and power balance.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these techniques is to be found on the part of th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grid.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potential and presents the EEPOS project’s approach to the automated management of flexible electrical loads in neighborhoods. The management goals are (i) maximum utiliz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local grid, (ii) peak load shaving/congestion management, and (iii) reduction of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losses. Contribution to the power balance is considered by applying two-tariff pricing for electricity.

The presented approach to energy management is tested in a hypothet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distribution feeder with 10 households and 10 photovoltaic (PV) plants with an average daily consumption of electricity of 4.54 kWh per household and a peak PV panel output of 0.38 kW per plant. Energy management shows efficient performance at relatively low capacities of flexible load. At a flexible load capacity of 2.5% (of the average dail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V generation surplus is compensated by 34–100% depending on solar irradiance. Peak load is reduced by 30% on average. The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load shifting effect o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losses and electricity costs for the grid user.  相似文献   

26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that the electricity tariff reform is likely to have on investments in renewable energies (i.e., photovoltaics) and the adop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i.e., installation of heat pumps and efficient home appliances) in the residential market in Italy. The study develops detailed cost comparisons and simulations considering two different investment scenario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to conclude that the reform will: (i)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vestments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ii) favor the adop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such as efficient home appli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