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661篇
综合类   1334篇
基础理论   312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372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阐述了石英表面配合物和溶解动力学机理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石英的反应性主要受负电性表面物种的控制,从而导致电解质、离子强度、pH等因素对石英溶解的催化效应.溶解达率的提高与反应活化能的降低成活化熵的增大有关。最后,介绍了在过渡态理论和表面反应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石英溶解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2.
分别阐述了我国目前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通过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在性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节能方面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23.
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法试验分析了碎砖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水灰比和碎砖骨料掺量分别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倡导用碎砖做混凝土骨料,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4.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艺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城市污泥的好氧堆肥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关系,并给出了平衡关系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6.
震相识别与分析是地震预报与速报的基础.为识别赣南地区的震相,用震例统计和实例说明了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地震震相特征、地震震相与爆破波形的区别,并阐述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有感地震进行速报.  相似文献   
2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双冲击泡沫水浴除尘器的应用领域、结构特点、处理效果及其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甲醇合成生产工艺技术概况及能耗指标的分析,探讨合成氨化肥企业利用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改造的可行性,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9.
浅谈海上油井安全阀及其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生产条件,为全面推行海上安全环保、节能与清洁生产,在油井上安装了太阳能安全阀控制系统,对油井生产与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