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2020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48篇
综合类   730篇
基础理论   174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为了利用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来有效预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依据弹性地基梁原理,利用大型数学软件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预测,并依托某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实测内力和变形数据对预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弹性地基梁原理预测的基坑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随基坑开挖的变化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52.
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和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为原料合成大分子引发剂(MI-GAP),用其引发氯乙酸乙烯酯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嵌段聚氯乙酸乙烯酯(GAP-bPVCA),最后将其叠氮化得到含能聚合物——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嵌段聚叠氮乙酸乙烯酯(GAP-b-PV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GAPb-PV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和微分热重分析(DTG)对GAP-b-PVAA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P-b-PVAA在空气中200℃未见分解;GAP-b-PVAA具有两个热失重过程,其中最大质量损失发生在228~243℃范围内,失重率为68.74%。GAP-b-PVAA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由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TA表征数据,通过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得到,两种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a数值相近,表明GAP-b-PVAA热稳定性良好,有望用于熔铸炸药中作为一种含能黏结剂。  相似文献   
953.
采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进风侧无风帘、风帘长度20 m、30m、40m四种情况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帘长度下采空区瓦斯和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风帘长度增加,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虽变化不明显,但距工作面越来越近;采空区自燃带逐渐向工作面靠近,能使窒息带在采空区走向方向上变宽,覆盖原本位于采空区自燃带中后部(靠近窒息带)的高温点,降低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54.
为了寻找高效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新材料,克服单纯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性能低、稳定性差的缺点,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具有Keggin型杂多酸骨架的有机-无机混配配合物单晶,分别为(4-C6H7N)2(4-C6H8N)3PW12O40·H2O(配合物1)和(4-C5H7N2)3(PW12O40) ·5H2O(配合物2),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由1个Keggin型PW12O40阴离子与有机配体4-甲基吡啶或4-氨基吡啶组成,并通过广泛的氢键作用在空间上无限延展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6.0569(10)(A),b=19.8781(17)(A),c=18.4728(15)(A),α=90.00°,β=98.384(7)°,γ=90.00°.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1.8880(9)(A),b=20.0148(15)(A),c=25.495(2)(A),α=90.00°,β=96.279(5)°,γ=90.00°.在流动催化反应体系中,探讨了该两种配合物催化消除甲醇的能力.体系流速为10mL/min,甲醇初始质量浓度为3.0g/m3,配合物1在150℃时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85.25%,配合物2在140℃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53.00%.  相似文献   
955.
以实验室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流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对其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3.0、沉积液质量浓度为1 g/L、恒电流为10 A、阴极微粒粒径为1.8 mm、沉积液温度为20℃、鼓入氮气的条件下,铜离子的最大去除率为87.64%,平均电流效率可以达到81.53%,较同等条件下平板电极提高了63%.喷射床微粒电极采用的阴极微粒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粒的喷射循环能够有效地消除沉积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现象,鼓入氮气可以明显降低沉积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抑制沉积的金属铜返溶,因此,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在处理含铜废水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电沉积率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956.
以甲基麦芽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与UO22+的络合常数,在pH=7.4时,络合常数lgK=22.7,证实所合成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核素促排剂.  相似文献   
957.
为了研究钝化剂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种植油菜和白菜的土壤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研究Pb形态、油菜和白菜生物量、油菜和白菜中Pb的累积量,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对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 g/kg、10 g/kg、15 g/kg、20 g/kg和25 g/kg纳米羟基磷灰石后,油菜和白菜生物量增加,且油菜生物量大于白菜生物量;油菜内Pb累积量小于白菜内Pb累积量;土壤中残渣态Pb质量比增加,可交换态Pb质量比减少,有效态Pb质量比与Pb生物可利用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25.53%~82.77%和45.79%~71.68%.当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20g/kg时,油菜和白菜生物量较大,而且对Pb的累积量最低,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81.84%和70.89%.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适宜投加量为20g/kg,而油菜为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958.
以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区域主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交通事故特征,运用汽车制动特性、人机工程学及交通心理学原理获取驾驶员在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处的识别视距,且识别视距均比设计规范值高.以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为基础,运用几何学及高速公路几何线形原理建立识别视距与立交区域主线圆曲线半径关系模型,运用VB程序开发软件,提出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处满足识别视距不同车道数主线圆曲线半径一般值和最小值.结果表明:对待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位置所在主线线形应分析识别视距,并应利用识别视距对主线线形指标验算;对已建成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应加强其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主线及驶离主线车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59.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预测桥梁桩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鉴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曲线在多级荷载作用下呈明显阶梯形基本特征,而常规沉降预测模型不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引入荷载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变形过程指数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沉降实测资料,运用指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指数模型能将架梁前期的观测数据纳入分析时间段内,其预测精度高,误差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进一步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值进行粗差分析及归类,给出了不同地基土层、不同荷载作用下参数β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60.
为优化选择与确定最优控烟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南宁市某地下超市火灾烟气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了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4种火灾场景下烟气的运动过程,揭示出不同场景下火灾烟气的运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自然排烟相比,机械排烟对于降低CO(低0.21%)和CO2(低2.6%)体积分数效果明显,能有效阻止O2(高1.8%)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20 s);喷水灭火系统能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降低20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O2(高1.0%)体积分数的降低;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能有效降低CO(低0.24%)和CO2(低3.4%)体积分数及烟气温度(降低270℃),还能阻止O2(高3.2%)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60s);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均对地下超市火灾烟气蔓延有较强的阻碍作用,但每个独立系统的控烟效果远不及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