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54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31.
不同品种小麦Pb积累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轻度污染耕地的田间试验,研究了20个小麦品种对重金属Pb的吸收差异,并探讨小麦对Pb的转运与富集规律,以期筛选出对Pb低积累小麦品种。对小麦籽粒重金属Pb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花培8号、平安8号、周麦20、豫农201和同舟麦916具有低积累特性。上述5个品种籽粒中Pb含量均符合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Pb从根部向籽粒的平均转运系数(0.001 1)和富集系数(0.037 4)均小于1,且各品种产量均较高。研究初步认为花培8号和周麦20具有成为低积累特性品种的潜力,经进一步验证后可用于轻度污染耕地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432.
探究4种改良剂施用对酸性花椒园土壤有效Cd和花椒各部位Cd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紫色土酸化改良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石灰+化肥(SF)、有机肥+化肥(OM)、生物炭+化肥(BF)和酒糟灰渣+化肥(JZ)这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pH、有效态Cd(DTPA-Cd)、花椒枝条、叶片、椒壳、椒籽Cd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酸性磷酸酶(S-ACP)和脲酶(S-UE)活性,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酒糟灰渣+化肥和石灰+化肥两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P < 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9和2.25个单位;与对照处理相比,酒糟灰渣+化肥处理和石灰+化肥两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28.91 %和20.90 %.②酒糟灰渣+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椒叶片、椒壳和椒籽的Cd含量,降幅分别为31.33 %、30.24 %和34.01 %;花椒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不同,具体表现为:叶片 > 枝条 > 椒籽 > 椒壳,与对照相比,酒糟灰渣+化肥处理的花椒各部位富集系数降低最为显著(P < 0.05),降幅为27.54 %~40.0 %.③改良剂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相似,相较对照,酒糟灰渣+化肥处理对以上两种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191.26 %和199.50 %,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16.45 %.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Cd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酸性磷酸酶则完全相反.酸性紫色土壤施用石灰、酒糟灰渣中和土壤酸度效果最显著,在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抑制花椒各部位对Cd的吸收和转运,是改良酸性紫色土及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3.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即用规范化指数表示各地区的资源丰度,用“度”作为资源丰度的计量单位。指数表示法计算的资源丰度值实现了资源丰度在可比尺度上的综合评价。它概念明确,简单易行,具有可比性和可传递性,从理论和应用方面来说都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34.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预富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首次采用国产新型D40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结果表明,D4020树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省时,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用自制的下班富集柱研究了各因素对吸附率及洗脱率的影响,柱长,流速,PH值及洗脱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35.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61  
李玉  俞志明  宋秀贤 《环境科学》2006,27(1):137-141
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并用平均富集因子(Average Enrichment Factors,AEF)进行污染状况评价,发现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分为3类:轻度污染(AEFs<2),其中有Zn(AEF=1.11)、Pb(AEF=1.15)、Cr(AEF=1.52)、Mn(AEF=0.80)、Fe(AEF=0.45);中度污染(AEFs=2~3),包括Cu(AEF=2.79)和Cd(AEF=2.52);严重污染(AEFs>3),主要有As(AEF=3.03)和Hg(AEF=8.08).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17.37%和15.60%,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排污、有机质降解、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PCA的聚类分析指出,本次研究中所调查的14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5大类,此结果既反映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近河口污染程度重远河口污染程度轻的特点,同时也支持了工业排污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的分析.  相似文献   
436.
光合细菌对味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进型SBR(MSBR)反应器中利用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研究光合细菌的两种代谢方式对味精废水COD的去除率影响和从味精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富集分离光合细菌,结合光合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和代谢方式讨论其对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系统中,处理味精废水活性污泥絮凝性能较光照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相对有较大的提高;黑暗条件下,光合细菌被强制进行有氧呼吸代谢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味精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物降解速率,出水COD优于光照好氧条件下的,出水比较清亮,有机物的去除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37.
徐谦 《环境科学》1990,11(6):17-21
本文利用土壤中Zn/Cd值的变化探讨了北京地区表层土壤中镉的富集、淋失分异状况及其原因。北京地区土壤中Zn/Cd值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镉在土壤中相对富集与淋失的差异较大。在平原潮土区镉明显富集,可能与碳駿盐含量和土壤质地有关;在山前平原褐土区则相对淋失,这可能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38.
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植物减缓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开阳磷矿马路坪矿区生命周期较长的木本植物及其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木本植物受Cu、Zn、Pb、Cd、As等5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对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富集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累积重金属的植物,作为矿区...  相似文献   
439.
海西城市群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集2010~2011年海西城市群PM_(2.5)样品,用粒子激发-X射线发射技术(PIXE)方法测试样品中痕量重金属(Zn、Cu、Pb、Mn、Ni、Cr、As)的浓度,分析痕量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富集程度和来源,并进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总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PM_(2.5)的不一致,这与PM_(2.5)的某些主要贡献源(如建筑尘和扬尘等)并非痕量重金属的贡献源有关.PM_(2.5)中Zn、Cu、Pb、Mn、Ni、Cr、As等重金属的EF值均高于10,呈明显的人为源富集现象.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PCA-MLR)解析结果显示,PM_(2.5)中痕量重金属主要有3种来源,即燃煤和机动车尾气(70.59%)、混合源(燃煤、燃油和冶炼行业,17.55%)以及其他工业源(11.8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M_(2.5)中致癌重金属(Ni、Cr、As)的风险值高于非致癌重金属(Zn、Cu、Pb、Mn)风险值,但均低于一般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说明海西城市群大气环境PM_(2.5)中重金属未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40.
In order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metal element accumulation under the economic boom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in eastern China, concentrations of nine metal elements, radionuclides (210Pb), Pb isotope ratios (207Pb/206Pb)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Sheyang River. The sediments have recorded the heavy metal deposition and thus allow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in industrial and urban discharges. Enrichment factors (EFs) were calculated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in these sediments. A significant anthropogenic enrichment of Cu, Ni, Pb, Cr and Zn was highlighted, which were identified from anthropogenic discharges from cities and industrial sources, according to a clust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variation in GDP growth rate, industrial growth rate, ratio of 207Pb/206Pb and EFs, it was obvious that sedimentary accumulation of metal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e pre-industrial period, natural inputs prevailed with lower EF and constant 207Pb/206Pb ratios around 0.82. However, during 1980–1995, the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used a gradual increase in EFs and 207Pb/206Pb (>0.83). Our results disinterred the evolution of anthropogenic metal inputs in the last century into the Sheyang R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