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4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1219篇
安全科学   1192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2470篇
综合类   5705篇
基础理论   963篇
环境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400篇
评价与监测   722篇
社会与环境   765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765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51.
Newburn, David A. and Richard T. Woodward, 2011. An Ex Post Evaluation of Ohio’s Great Miami Water Quality Trading Progr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8(1): 156‐169. DOI: 10.1111/j.1752‐1688.2011.00601.x Abstract: Market‐based approaches to address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ave resulted in only limited success, especially in trading programs involving both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We analyze one of the largest point‐nonpoint trading programs – the Great Miami Trading Program in Ohio, administered by the Miami Conservancy District (MCD). Our evaluation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the program, including cost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of bidding, transaction costs, trading ratios, and innovation. We use a unique dataset consisting of all bids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and interview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istrict (SWCD) agents in the watershed. We find that the MCD’s reliance on county‐level SWCD offices to recruit and advise farmers has been essential to achieve relatively high rates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Additionally, the MCD is able to partly free ride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sts that SWCD offices receive to assist federal conservation programs, which is helpful to lower costs for a fledgling trading program. However, the involvement of SWCD offices reduced the potential cost savings from the reverse auction structure because some agents were able to learn about the threshold price over the six rounds of bidding and help farmers bid strategically. Overall, the program structure serves a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future trading programs in other regions that seek to involv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相似文献   
852.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been the break-down of interlinkages between farming, ecology and society. Historically, farming systems evolved from the specific responses of farming communities to loc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otality of regionalized farming systems arising out of this co-production moulded the countryside into an ‘archipelago’ of differentiated rural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nature of co-production changed thoroughly. The natural elements in co-production were increasingly artificialized or replaced by industrial artefac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mergence of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in the Netherlands as a movement towards a renewed embedding of farming in its lo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are local farmers associations that promote activitie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claim t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effectuating rural policies in their locale.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first cooperative in 1992, numbers have rapidly grown to over 10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nesis and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and assesses their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mpact. The importance lies most of all, so the authors contend, in that they represent valuable ‘field laboratories’ for building stimulating and supportive institutional contexts for remodelling Dutch farming along the line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53.
在北京地区某加油站开展的前期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趋势及O2、CO2含量沿土壤深度分布和前期试验结果呈现相同的规律,说明基于自然衰减法设计实施的加油站现场试验检测分析结果可靠,试验方法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对前期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氧平衡和碳平衡计算对加油站土壤内的自然衰减方式进行评价,验证了该加油站地下土壤中实际发生的微生物降解既有需氧降解也有厌氧降解;(2)利用有机物的一级衰减模型对该污染现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进行计算表明,2次试验计算得到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基本一致,该污染现场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为50 d左右;(3)在此基础上,对该加油站包气带土壤的自然衰减能力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2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污染现场在自然衰减的作用下已经不存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54.
垃圾焚烧过程的不稳定会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的生成,为确保垃圾的清洁燃烧需要将炉膛温度控制在850℃以上,为此测试了焚烧炉运行的主要可控参数对炉膛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堆放位置在垃圾池深3~8 m处,并经过6 d以上发酵脱水后适合焚烧;炉膛温度随给料量、一次风率和一次风温增加而增大,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加而降低,其中给料量宜控制在95%~110%之间;当过量空气系数为1.6、一次风率为90%、一次风温为260℃、给料量为100%时炉膛温度达901℃。  相似文献   
855.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章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形式进行了探讨。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3种表现形式:①对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的扩展型生产函数及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典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②以协调发展指标、环境承载力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评判;③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表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未来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应该注意: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数据欠缺的限制;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探究经济与环境背后作用机制;通过拓宽环境指标、模型改进、改变内生缺陷等方式来完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相似文献   
856.
环境健康价值评估中的年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健康价值评估研究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环境政策效益评估中是否应该赋予老年人较低的统计寿命价值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且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MNL模型对北京市约500个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了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风险减少的支付意愿,针对中国人群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总体样本中设置年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变量系数的符号均显著为负,即年龄因素对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支付意愿相对越小;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分组样本结果显示,统计寿命价值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统计寿命价值在中国存在"老年折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中如何考虑年龄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57.
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是政府制定公共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传统的产出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进而构建了能够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综合估测新的影子价格模型。采用这种新的模型方法和安徽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的样本数据,对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三种主要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2009年,安徽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平均影子价格分别为0.021 6万元/t、0.031 37万元/t和0.178 48万元/t。这三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存在差异,反映出安徽煤炭开采企业处理不同环境污染物所面临的环境成本是不同的。环境行为监管者在做出环境规制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858.
1990-2009年中国省际环境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省级经济单元为分析对象,以环境污染为研究中心,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综合评价原理,通过构建具有"三维"特征的环境污染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各省1990-2009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决定因素。结论认为,在样本考察期内,污染物排放最少(即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青海、天津、北京、宁夏、新疆、甘肃、上海、吉林、福建、云南,这10个省份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都在1.50以下;要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8%的减排目标,四川、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苏、河南、广东、湖南、广西是重点监控省份。分地区看,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最小,依次为中部和东部。污染物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加强企业环境管制能力对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及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增加具有显著增加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外资进入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优化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9.
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双赢"的关键在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在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构建了数理模型,并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确定了环境规制的最优规制水平。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在强度维度上,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符合"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先降低后提高的影响。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明显:政府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误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标准,并注重滚动修订,及时调整至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860.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