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51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949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行车调度子系统在整个高铁运输系统中处于关键位置,虽然行车调度大多已经采用了信息化、自动化的作业程序,但发生设备故障、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时,很多具体的作业组织和管理仍需行车调度作业人员的参与.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考虑情境环境因子交互关系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某铁路局的人因失误数据统计表为学习样本,推理出行车调度作业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完成任务的可用时间”、“培训”及“人员配置”的节点状态变化会对作业人员的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最后,以高铁行车调度人员在某种特定情境状态下的实际作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正确可靠,能够准确、高效地辨识人因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探索一种新的参数,使之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活性污泥的性质,简化活性污泥评价系统.通过测定不同活性污泥的pH值和ORP(氧化还原电位)缓冲容量,研究污泥缓冲能力及与污泥性质的关系,探索它成为评价活性污泥系统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其缓冲容量与污泥性质有相关性,且缓冲容量高的污泥的沉降性、脱水性和絮凝性好,即活性污泥水处理和后期污泥处理容易进行,因此,可将污泥pH值和ORP缓冲性能作为评价污泥系统的参数.研究表明,污泥pH值和ORP符合能斯特方程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热解条件对生物炭性质和氮、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橡木为原料,在不同的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下制备生物炭.对生物炭产率、p H、元素组分、工业组分、比表面积、红外光谱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生物炭对水溶液体系中NO-3-N、NH+4-N、PO3-4-P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的产率受热解终温影响最大(极差:54.57%),恒温时间次之(极差:1.16%),升温速率最小(极差:0.42%).随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的增加,所得生物炭的p H和C含量增加,而H和O含量降低.热解终温对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影响较大,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基本无影响.生物炭对氮、磷的吸附性能主要受热解终温影响.NO-3-N的吸附量最大可达2.80 mg·g-1(600℃),且随热解终温的升高呈指数增加.比表面积、表面碱性官能团和表面金属氧化物与NO-3-N吸附有关.随热解终温的增加,NH+4-N吸附量降低,最大吸附量为3.12 mg·g-1(300℃).阳离子交换量(CEC)是影响NH+4-N吸附的主要因素.PO3-4-P吸附量随热解终温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500℃达到最大,为9.75 mg·g-1),且吸附过程主要受生物炭表面碱性官能团和表面金属氧化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Soil aggregates were prepared from a bulk soil collected from paddy soil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and aluminum (Al) dissolution, solution pH changes during copper (Cu2 +) 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tatic sorption and magnetic stirring. Kinetics of Cu2 + sorption and Al dissolution were also studied by magnetic stirring method. No Al dissolution was observed until Cu2 + sorption was greater than a certain value, which was 632, 450, 601 and 674 mg/kg for sand, clay, silt, and coarse silt fractions, respectively. Aluminum dissolu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2 + sorption and decreasing solution pH. An amount of dissolved Al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on-specific sorption of Cu2 + (R2 > 0.97), and it was still good under different pH values (R2 > 0.95). Copper sorp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lution pH. The magnitude of solution pH decline increased as Cu2 + sorption and Al dissolution increased. The sand and clay fraction had a less Al dissolution and pH drop due to the higher ferric oxide, Al oxide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fter sorption reaction for half an hour, the Cu2 + sorption progress reached more than 90% while the Al dissolution progress was only 40%, and lagged behind the Cu2 + sorption. It indicated that aluminum dissol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non-specific sorption.  相似文献   
995.
场地条件对结构震害的影响已成公认的事实,如何定量的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成为地震工程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确定地震动输入至关重要。针对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具体影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在冻土区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未充分考虑冻土层的影响效应;缺乏合理的地震动模型来准确描述实际地震动;尚未明确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目前广泛使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能完全反应土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真实运动状态而使其计算结果不尽合理。结合以上问题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首先介绍现有用于烟气脱硫吸收塔pH值控制的两种基本控制策略,包括单回路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串级前馈反馈系统。并对现有两种控制策略下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系统pH值控制策略导致响应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pH值控制策略和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结合烟气脱硫吸收塔浆液池的对象模型,通过对控制策略的仿真,得到该控制策略下的对象的响应特性,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终,将优化的控制策略用于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pH控制策略优化可达到pH值响应更为及时,pH值波动范围减少的效果。从而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相似文献   
997.
pH及络合剂对亚铁活化S2 O82-氧化去除活性艳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pH及不同pH条件下络合剂对于络合的亚铁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去除KN-R的影响,并对络合体系与未络合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PS在酸性条件下降解速度最快及酸性条件下主导自由基SO4-.氧化还原电位大于碱性条件下的.OH,所以酸性条件下KN-R的去除率远大于中性及碱性条件.pH=3时,EDTA体系KN-R 3 h剩余率仅为17.0%,PS的消耗率最低为32.3%,EDTA是酸性条件下的最佳络合剂选择;pH=7时,EDTA、柠檬酸体系3 d后KN-R的剩余率分别为11.3%、12.4%,PS消耗率仅为28.9%、28.0%,是中性条件的最佳络合剂选择;pH=10时,葡萄糖酸、柠檬酸、EDTA、酒石酸体系对KN-R的去除率及PS的消耗率基本相同,均能充当亚铁离子的络合剂.微量的亚铁存在时,络合剂的加入能很好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3 d后从52.5%提高到79.3%,说明PS适合于污染物的原位化学氧化降解(ISCO).  相似文献   
998.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测量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ζ电位、出流比等来考察不同环境因素(腐殖酸浓度、pH和离子强度)对其在饱和石英砂柱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Nano-HAP胶体的ζ电位相应增加(绝对值增加),吸附效率(α)相应降低,当溶液中腐殖酸浓度由0增加为10 mg/...  相似文献   
999.
HCO3-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祥  黄勇  袁怡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2):292-298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通过氮去除速率的测定,研究了HCO3-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CO3-与NH4+-N进水浓度比值为0.21时,反应器出水pH值大幅升高,抑制了厌氧氨氧化菌活性,使得氮去除速率大幅下降.当其比值为1.13时,反应器内pH能够降低到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同时,反应器的氮去除速率开始逐步升高.当过量的HCO3-进入反应器后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无影响,说明HCO3-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维持反应器pH值与脱氮效能十分重要.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HCO3-与NH4+-N进水浓度最佳比值为1.13.  相似文献   
1000.
Correlations between raw 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pH after enhanced coagulation to maximiz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moval using four typical coagulants (FeCl3, Al2(SO4)3,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l) and high performance polyaluminum chloride (HPAC)) without pH control were investigated. These correlation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w water quality and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fractionations of DOM of thirteen Chinese source waters over three seas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nal pH after enhanced coagulation for each of the four coagulants was influenced by the content of removable DOM (i.e. hydrophobic and higher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AMW) DOM), the alkalinity and the initial pH of raw water. A set of feed-forward semi-empirical models relating the final pH after enhanced coagulation for each of the four coagulants with the raw water characteristics were developed and optimized based 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established models were preliminarily validated for prediction purpose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data and actual data was low. This result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odels in practical operation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