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86篇
基础理论   274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放线菌StreptomycesvenezuelaeGY1产生的聚乙烯醇(PVA)降解酶是一种诱导酶.以4种不同类型的PVA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单位质量细胞产酶能力比以糖类物质为唯一碳源时提高10倍以上.聚合度和醇解度最高的PVA1799是该菌株产生PVA降解酶的适宜底物,其浓度为1gL-1时,PVA降解酶的产量为120u/g(细胞).培养基中PVA1799浓度由1gL-1上升到5gL-1时,该菌株单位质量细胞产酶能力下降73%,表明PVA1799浓度过高会抑制产酶.GY1菌株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在GY1菌株生长过程中控制以下条件有利于产生PVA降解酶:(1)保持培养体系中较高的溶氧水平;(2)在氮源中补充NO-3;(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添加MgSO4·7H2O、CaCl2、MnSO4、BaCl2、ZnSO4、FeSO4·7H2O和CuSO4等金属盐.Pseudomonassp.产生的PVA降解酶能够作用伯醇或仲醇类化合物,以这些伯醇或仲醇类化合物代替培养基中的PVA,不能诱导GY1菌株产生PVA降解酶;而在培养基中有PVA存在时,再添加0.5gL-1的3戊醇和环己醇能够明显促进PVA降解酶的产生(单位质量细胞产酶能力分别提高了21%和32%).图8表1参10  相似文献   
82.
转Bt-cry1Ac棉花花粉对意大利蜜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取食转Bt-cry1Ac棉花花粉对意大利蜜蜂的影响,主要包括意大利蜜蜂的生长发育、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取食转Bt-cry1Ac基因棉花花粉的意大利蜜蜂与取食非转基因亲本棉花花粉的蜜蜂(CK)相比,4、5、6日龄幼虫体重差异不显著,幼虫及蛹的历期也没有明显差异.取食转Bt-cry1Ac基因棉花花粉的意大利蜜蜂6日龄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总蛋白酶活力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转Bt-cry1Ac基因棉花花粉的意大利蜜蜂幼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极显著高于CK,强碱性、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低于CK,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CK.另外,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在取食转Bt-cry1Ac基因棉花花粉的蜜蜂6日龄幼虫体内能够检测到Bt杀虫蛋白.表4参12  相似文献   
83.
一株能产生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委内瑞拉链霉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产生胞外PVA降解酶的放线菌GY1.根据扩增出的该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在GenBank中的比较结果,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细胞化学成分及菌落形态分析,确定该菌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topmycesvenezuelae).GY1菌株以PVA为唯一碳源时,产生的PVA降解酶活性达到120UL-1,是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时的10倍.当在PVA培养基中添加1gL-1至3gL-1的葡萄糖时,该菌株细胞量和PVA降解酶总酶活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细胞量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4倍,最高总酶活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6倍,而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提高不大.但当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从3gL-1增至10gL-1时,总酶活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在相同PVA聚合度下,高醇解度PVA比低醇解度PVA更有利于GY1菌株的生长及产生PVA降解酶.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84.
农药杀螟硫磷酶促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受农药杀螟硫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液起始pH为7.0,培养时间为30 h.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 7.5和30℃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数Km为2.92×10-4mol/L,最大降解速率为2 422.79 nmolm in-1mg-1.图7参15  相似文献   
85.
不同电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对大豆种子进行低压电场长期处理和高压电场短时处理 ,测定了不同电场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浕 -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 .发现低压长期处理 (± 0 .2~ 1.0kV/cm ,每天 8h)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 ,高压短时处理 (2~ 6kV/cm ,30min)能促进种子萌发 ,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浕 -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高压短时处理吸胀种子比处理干种子的效果更为明显 .短时高压电场处理后 ,种子的超弱发光明显增强 ,并且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提示超弱发光有可能成为一种准确、快捷、灵敏筛选种子最佳电场处理剂量的物理指标 .图 1表 3参 17  相似文献   
86.
根据共代谢过程扣特点,详细推导建立了一个以关键酶为中心的综合性数学模型,模型不仅包括传统的基质降解迷率和微生物生长,而且包括关键产诱导,毒性抑制和自我恢复,以及能量的调节等重要因素,模型能够在理解释文献报道的各种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7.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的广泛应用使其环境释放量不断增加,从而影响到土壤氮的转化过程.然而,目前关于TiO2NPs对湖滨沼泽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典型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0 mg·kg-1(CK)、10 mg·kg-1(A10)、100 mg·kg-1(A100)、250 mg·kg-1(A250)、1000 mg·kg-1(A1000))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探讨TiO2NPs输入对土壤氮矿化过程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总有机碳(TOC)含量(p<0.05),A100、A250和A1000处理显著降低了硝态氮(NO3--N)含量(p<0.05).②A250和A1000处理显著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培养7 d,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均显著促进了脲酶活性(p<0.05),抑制了脱氢酶活性(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TiO2NPs处理对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表明TiO2NPs的负面作用会随时间减弱.③不同剂量TiO2NPs处理对氨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A250、A1000处理对硝化和矿化速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④土壤氮矿化速率与土壤pH、总磷(TP)、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TiO2NPs主要通过改变沼泽土壤NO3--N含量影响氮矿化过程.本研究可为湖滨湿地保护和TiO2NPs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以黄土丘陵区10~45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变规律、土壤养分含量、4种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过程中主要群落的演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铁杆蒿→白羊草(Bothriochloa flaccidum)+茭蒿,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及豆科(Leguminosae)这3科占比从66. 67%降至50%,后上升到75%.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与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与蔗糖酶(SC)这4种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程度不同,化学计量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菊科、禾本科与豆科相比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及植物多样性,对养分和酶活性有更显著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2. 8%、69. 1%、66. 0%,且三大科对土壤酶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其中禾本科与豆科对养分及酶活性表现为正影响,而菊科表现为负影响.撂荒恢复过程中草地群落优势科占比的升高显著影响土壤酶的升高,并导致土壤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89.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以芦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辐射梯度对芦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显著降低芦苇植株高度、比叶面积、生物量,且高强度辐射处理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随辐射时间延长,生物量分配有向地下部分转移的趋势;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显著增加芦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R、APX)、抗氧化物质含量(GSH、As A),且随辐射强度增大,MDA含量、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程度加剧,但随辐射时间延长,高辐射处理下,GR酶活显著低于对照,GSH也表现出相应的趋势;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类黄酮含量较对照组却显著升高,且高强度辐射处理对芦苇叶片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  相似文献   
90.
对酶工程而言,在反应体系中保持较高的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取得较高酶催化效率的关键。文章考察了不同参数,即含水量W0、缓冲液的种类、pH和离子强度、AOT浓度和酶浓度对Irpex lacteusdft-1漆酶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活性随W0的增大而提高,当W0>35,其活性不再有明显的变化,而其稳定性在较小的W0下较好。酶的最佳反应pH为4.2,但稳定性随pH的升高而增强。在较小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酶活性和稳定性较高,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下降。不同的缓冲液体系对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影响不同,酶活性随缓冲液离子强度提高先升高而后下降,而酶在较小的离子强度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酶浓度升高其活性提高,但对酶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