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甲苯作为土壤酶测定的前处理试剂及许多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的中间产物,有关其对土壤酶的影响研究在土壤酶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模拟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剂量甲苯和处理时间下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甲苯对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酶活性降幅最大达到45.5%;灭菌土壤对溶液中的纯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极微量的甲苯即可完成对土壤中酶活性的激活作用,酶活性增幅为109%~298%;随着甲苯剂量的增加,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逐渐趋缓,并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由此获得了最大表观酶活性Umax,发现其与土壤性质显著相关,说明甲苯主要是通过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此外,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壤中胞外酶量与胞内酶量的关系,发现在供试土样中土壤芳香硫酸酯酶胞外酶和胞内酶分别占54.4%和45.6%.本研究可为后续土壤酶测定质量的完善和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剖面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对稳定运行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进行分层采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生物量氮,酶活性,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上行流和下行流池0~10cm的基质层中好氧微生物数量高出30~55cm的层面1~2个数量级;反硝化细菌除下行流池0~10cm的层面外其他基质层数量都达到107个/g干土以上.0~20cm的基质层中脲酶活性明显高于30~55cm的层面;而0~10cm的层面中脱氢酶活性明显高出10~55cm的层面2~5倍.硝化反硝化作用广泛存在于基质中,硝化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0~10cm的基质硝化作用强度要比40~55cm层面的高出20%;反硝化作用的空间差别很小,其作用率最低也达到85.5%.  相似文献   
103.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 g·m^-2(N200)和30 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 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反,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多酚氧化酶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N150、N200和N300)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碳含量,微生物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水分添加能够减缓氮素添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草原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间关系密切,过氧化氢酶与全氮、总有机碳、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微生物量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方法,研究了赤霉素、2,4-D、吲哚乙酸和萘乙酸4种激素对平菇-126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乙酸虽然能提高发酵液胞外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菌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这与吲哚乙酸能引起平菇菌丝裂解和细胞膜渗漏有关;萘乙酸、低浓度2,4-D能促进菌丝的伸长;萘乙酸、赤霉素在低浓度下也能促进菌丝的分枝,对菌丝的生长整体上起促进作用。除吲哚乙酸外,其他3种激素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都有两重性:低浓度下能促进菌丝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对菌丝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因其具有高效低耗等优点,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开发应用前景,而基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基质中重金属积累和酶活性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与展望,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基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综合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06.
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地下水病原菌导致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频发,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技术存在费时、灵敏度低以及难以准确定量等问题,无法满足对地下水中种类日益增多的病原菌的有效监测。近年来,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生物芯片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以能实现微型便携、快速灵敏、准确特异和经济方便为目的的新材料和不同技术手段的整合技术成为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对近年来病原菌快速检测新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受污染的地下水病原菌的有效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采用SDS协同复配酶水解排水管网沉积物,分别考察了SDS投加量、反应时间、pH、温度4个影响因素对沉积物水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 SEM、EPS、三维荧光光谱以及粒径等表征方法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投加5%(w:w)SDS与8%(w:w)复配酶,在原泥pH(7.28±0.3)、25 ℃、反应时间为2 h时,沉积物水解效果最好。此时SCOD、多糖和氨氮分别由初始的5 686.9、1 913.75和87.32 mg·L−1增加到8 192.9、3 561.29和153.37 mg·L−1,有机质含量由56.32%下降到55.59%。在SDS+复配酶处理管网沉积物后,其内部紧实结构被破坏,TB-EPS向S-EPS转移,腐殖酸类物质荧光强度增强,表明溶解性EPS增多,且沉积物粒径向<300 μm转变。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DS+复配酶对管网沉积物微生物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微生物的功能菌群,减少CH4和H2S的产生。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延缓排水管网淤堵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酶在去污效果中的作用及其随基质深度和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设置3个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种植皇竹草的A系统,种植象草的B系统,以及不种植物的C系统。分别监测3个系统不同基质深度与不同运行时间条件下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种酶与TN、TP、COD、NH4+-N 和NO3--N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酶都表现出随着基质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上层0~30 cm处的基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的酶活性,此外,种植能源植物的A、B系统基质酶活性都高于不种植物C系统,说明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上层基质,种植能源植物能够有效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胞外酶的分泌,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为优化人工湿地除污效果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城镇化过程常伴随市政建设面积与强度的大幅度增加,但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2014年3-5月在武汉东湖通道工程沙滩浴场围堰施工区与相关湖区(郭郑湖、汤菱湖、团湖)的19个位点分5次采集水样,分析了水中胞外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及其与溶解有机磷和溶解反应性磷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工致使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与底物亲和力均显著降低,有机磷酶促再生为生物可利用性无机磷的周转时间明显延长。这一结果指示施工区磷营养的相对充足,施工干扰可能有效促进了沉积物磷向水柱的补给。  相似文献   
110.
单室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锋  刘志  周奔  周顺桂  饶力群  王跃强 《环境科学》2010,31(7):1596-1600
构建了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AC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以含重金属离子(Cd2+、Cu2+)人工配水为检测对象,分析了有毒物质对检测仪的抑制率与有毒物质浓度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单室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水体重金属离子(Cd2+、Cu2+)生物毒性的快速检测;②在实验条件下,该生物毒性传感器检测时间4h,清洗时间2~10min,恢复时间4h;③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室自配Cd2+、Cu2+及其混合液IC20值分别为0.6、0.8和0.25mg/L,有毒物质浓度与MFC产电量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0.9744和0.9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