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55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71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243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王沁  姚令侃 《灾害学》2007,22(4):1-5
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一维粘性泥石流的运动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和数值模拟,为进一步研究泥石流的运动机制奠定了基础。在模拟一维粘性泥石流运动时,采用了含外力项的格子Boltzmann模型,通过对外力因子、平衡态分布函数的构造,使得宏观统计特性刻画了泥石流运动的非线性特征,成功模拟了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获得了泥石流水深、流速两大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为研究泥石流运动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2.
区域洪涝灾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合香  徐庆娟 《灾害学》2007,22(4):38-42
以广西1992~2006年洪涝灾情数据为基础,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用基于遗传算法、特征值法和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和排序权重,用优化算法进行综合得到组合权重,经过加权求和得出洪涝灾害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而对15个评价对象进行了分类排序,其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洪涝灾情的实际情况。在以上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距离贴近度进一步计算和分析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贴近度,并由择近原则确定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在洪涝灾害评价中的相关程度。同时,建立了基于改进的灰色GM(1,1)的时间响应式的灾变年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3.
影响安全生产状况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为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安全生产状况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律性作了分析研究。然后选取了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7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程度,得出该时期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其次,科技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度较小的结论,并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提出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4.
175.
基于事故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在分析我国其他行业事故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类标准,即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并将不同事故分类情况及专家判断评分,按事故的大小不同换算成可以计算的计算尺度,根据事故种类不同计算出事故折算因子,根据风险理论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地铁风险评价模型,对地铁的危险性进行量化定级,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该风险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6.
以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以及声、光、热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不满意百分比指标PD(predicteddissatisfied),基于熵权理论对整个室内环境进行评价。在多因素的室内环境评价过程中,该方法在以实测数据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后,根据各评价对象之间某些评价指标重要度的差异,自动调节各种差异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合理的优化了评价过程。以某小区6户人家家庭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测试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7.
简述了灰色理论中灾变预测的特点及其建模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安全事故预测之中.经检验,模型的精度等级为好,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对于企业安全事故的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8.
以博弈均衡理论为基础,以平顶山市清水河景区为案例,通过对"人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均衡。研究表明,只有顾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和利益最优化,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才是旅游新景区开发的最佳途径,从而为旅游新景区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9.
Whenever a short-term or local need in the exploitation of a scarce natural resource must be pitted against its long-term use or the needs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the commons dilemma arises. The study of commons dilemmas originated in agricultural economies but has importance in al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as. Psychologists have recently found it to be a useful paradigm in the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behavior.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mmons dilemma as it has been used in three area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games theory, animal and human territorial behavior, and behavior reinforcement. In the first area, results show how communication within groups operates in cooperation/competition situations. In the second, 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es are examined. In the thir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mmons dilemma with regard to breaking out of social traps are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relevance of this basic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o r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is made clear.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of relevant original research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0.
In a transition to a bio-based economy new ways of monitoring waste-streams and water quality can then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processes. As niche innovation, new ways of monitoring face systemic barriers. The present article examines how barriers to change manifest in discursive practices with differing normative attachments and implications. A frame analysis revealed two competing frames: (1) the dominant ‘norm water’ frame in which thresholds of chemical compounds are used to set policy targets; and (2) the contesting ‘living water’ frame, which entails innovative continuous monitoring tool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chemical compounds.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e reflectivity, as a discursive tool, to collaboratively visualize, scrutinize and overcome discursive barriers to innovations. The stakeholder dialogue shows how systemic barriers are uttered discursively in niches – or other forms of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and may hinder change even at the niche-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