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55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71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243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ources of disturbance on the boreal forest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forestry. It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blueprint constructed of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world-systems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nto a proposed integrated theory pivoting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he goal is to examin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 – a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dissipative structure principles. The focus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vides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forestry –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of the world-system – as they influence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oreal forest SESs. These systems are posited as embedded peripheries, following world-system criteria, and as the focal scale of analysis within a larger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oal is to suggest and stimulate idea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motivated by the premise that any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orts depend on having s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to stand.  相似文献   
22.
空气过滤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空气过滤材料、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理论及空气过滤技术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空气过滤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空气过滤材料、空气过滤器的分类及研究进展、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机理及过滤理论的发展.介绍了空气过滤技术的主要应用,并指出了空气过滤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23.
非线性灰色模型在污染物总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几种修正的GM(1,1)非线性模型,并以衡阳市1990~1996年城区污染物总量(COD)的预测为例,探讨了各种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4.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最佳反冲洗周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解吸分为平衡解吸和完全解吸两种类型,对水环境中含油泥沙上油分子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解吸平衡时的吸附等温线及平衡解吸量随清水解吸液用量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对含油泥沙发生完全解吸时的最大解吸量和极限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它们随泥沙粒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5.
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与双区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双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多环芳烃的致癌性与其分配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77个多环芳烃的致癌性。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情况,完成电机散热能力评估,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驱动机构实际运行环境,在断风条件下进行自然散热温升试验,获取电机温升最大工作模式,并在该模式下进行2种风速条件下的通风试验,获取定子绕组的平衡温度.当定子绕组达到热平衡后,切断通风,进行断风试验,获取最大断风时间.结果 电机温升最大时,工作模式为三相通电,增大风速可降低定子外壁温度,提高定子绕组与定子外壁的温差.三相通电工况下,5 m/s和8 m/s风速下最大断风时间分别为15 min和22 min.结论 开展了电机温升试验研究,获得了典型工况下电机的温升状况,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对山东省森林资源和木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山东省森林资源与木材供需平衡模型,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政策仿真和结果分析,试图提出解决山东省木材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为制定林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则有所增大;VOC水蒸汽吸了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是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olanyi-Dubi-m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生物膜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生物膜技术的传质理论,并且对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各种类型生物膜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提出了生物膜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水质综合评价灰色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玉国 《重庆环境科学》1995,17(4):31-33,43
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定义,运用广义加权距离构造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水质综合评价的灰色理论模型。综合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得到与用其它方法评价完全一致的结果,该模型数学推导严谨,科学合理,分辨率高,可靠性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