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35篇
安全科学   228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033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假设温度恒定、弱化营养盐限制作用的条件下,利用太湖背景漫射衰减系数、日变化太阳辐射等数据,通过下沉藻生长与水环境相结合的耦合模型,模拟下沉藻增长过程中垂向湍流扩散和光之间的耦合.结果表明:在相对清洁水体中(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小于1.1/m),下沉藻类无需垂向湍流扩散均可维持增长;混浊水体中(背景漫射衰减系数介于1.1~3.0/m)下沉藻类增长需垂向湍流扩散维持,且最低垂向湍流扩散值随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增大而增大,二者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最低垂向湍流扩散(D)、水深(z)与藻类下沉速度(v)间的佩克莱数应位于0.38~13.89,否则垂向湍流扩散对比其他因素(藻类沉降和光衰减),对水柱中下沉藻类的增长的作用甚小;当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大于3.0/m,水柱平均光能可能难以满足藻类增长,藻类持续消亡.该研究有助于厘清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种群演替机制.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廊坊市2016年5~9月的空气污染指标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PM2.5污染特征、消光特性,并进行来源解析及潜在污染区域分析.观测期间PM2.5浓度为(43.82±28.68)μg/m,PM2.5中SO42-,NO3-,NH4+,OC和EC分别占PM2.5总质量的24.74%,22.98%,20.54%,8.79%和5.50%,各组分随着PM2.5浓度增加而增加;气溶胶散射系数(Bsp)和吸收系数(Bap)分别为(294.54±257.35),(16.05±9.14)Mm-1,粗粒子(CM)对消光系数的贡献为11.12%,细颗粒子PM2.5在大气消光中起主要作用,其中硝酸盐(32.23%),硫酸盐(27.28%)和OM (20.56%)为最主要消光成分;PM2.5主要来自工业(14.14%)、机动车(15.15%)、二次无机气溶胶(38.38%)、燃煤(22.22%)及扬尘和生物质燃烧(10.10%),对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工业(1.32%)、机动车(17.25%)、二次气溶胶(55.57%)、燃煤(18.56%),扬尘和生物质燃烧(7.32%).后轨迹分析表明廊坊市以来自山东、河南的小尺度,短距离和来自内蒙古东北部、中部的中短距离传输为主,占比接近80%,污染源的潜在分布区域主要是山东东北部、河南东部、山西东部、辽宁西南等地.  相似文献   
993.
复合绝缘子的积污特性与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有所不同,研究其积污规律对防止污闪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以3支实际运行后的±500kV直流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系统测量其沿串不同位置的污秽度,用等值盐密(ESDD)和灰密(NSDD)表征。试验发现绝缘子不同伞上下表面的等值盐密和灰密大多呈现出U形的分布规律,尤其以等值盐密的U形分布更为明显,而且不同伞上下表面污秽U形分布规律性的强弱有一定差异。讨论了积污过程中电场对污秽沉积的作用以及自清洗过程中雨水冲洗的随机作用,更好地解释了直流复合绝缘子的沿串积污规律。  相似文献   
994.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结合大型煤炭企业的转型任务与目标,对其转型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维灰色关联度方法,基于21家上市煤炭企业面板数据进行评价,发现大型煤炭企业转型能力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欠佳,尤其是转型战略规划能力亟需提高,因此必须加强高管团队建设与学习,根据转型战略积极进行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资源储备,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95.
为说明粮食潜力与估产的关系,定义了“粮食潜力实现率”的概念,它是与粮食潜力预测值相比,当年实际达到或能够达到的百分比,它将潜力值和当年估产值或实际产量结合在一起,可用来评价潜力实际达到的程度,并可反映气候年型。应用结果表明:2010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围绕100%波动,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仍然起到支撑作用,而1999-2008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低于100%,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作用在减小。因此,粮食潜力实现率可以用来评价粮食增产趋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其方法实用、误差小。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分析了环渤海三省两市的制造业集聚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很高,有11类产业在区域内存在高度集聚;北京市的产业集聚最为明显,山东省内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北京和天津集聚明显,山东和河北主要是资源—加工型产业集聚,资源型产业在辽宁集聚相对明显,环渤海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和空间双重集聚.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北京城区PM2.5浓度下降伴随其中二次离子占比升高,为探索不同组分PM2.5散射特性及其来源,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了小时分辨率的PM2.5及其组分浓度和散射系数的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PM2.5组分及散射的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城区PM2.5最主要组分为NO-3,PM2.5中ω(NO-3)和ω(SNA)分别为24%和46%.根据浓度和组分占比将PM2.5划分为6种类型:优型出现频率最高,为56%,四季分布均匀,PM2.5中ω(SNA)、ω(OM)和ω(FS)相当,分别为32%、 32%和28%;沙尘(D)型和OM(O)型全年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以FS和OM为主要组分,PM2.5中ω(FS)和ω(OM)分别为66%和46%,主要分布于春季和夏季;OM+SO4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表现为培养初期增加迅速,后期逐渐缓慢;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其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52,而刺槐林地仅为1.38.通过单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刺槐林地和坡耕地土壤矿化潜力Cp分别在2.02~4.32g·kg-1和1.25~3.17g·kg-1之间,即刺槐林的矿化潜力更高.培养期内各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刺槐林地大于坡耕地,土壤累计碳释放量与MBC和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Q10(15~25℃)与SOC、 EOC含量和SWC均呈线性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固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极大似然法(MLE),通过构建不同情形下的似然函数,提出了删失数据相关性估计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样本容量、删失比例、总体相关系数与干扰项等因素对估计值准确性的影响.同时,将MLE与替换法(通常将删失部分替换为LOD或LOD/2)和删除法(直接将删失部分删除)做对比,检测了MLE的精准度.以澳大利亚土壤普查数据作为实例对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样本容量越大,研究中的MLE的结果越准确,当样本容量达到2000时,估计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受删失比例影响较小.MLE的相关系数估计值随删失比例(0%~90%)与总体相关系数变化程度较小,具有渐进无偏性和一致性.添加干扰项对MLE的准确性影响较小,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随着删失比例的提升,MLE精确性明显优于删除法和替换法.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土壤普查数据中,Ag与Hg有着较高的相关性,Hg与Hf之间相关系数几乎为0.  相似文献   
1000.
The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 (TEF)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structurally related compounds, sharing a common mechanism of action. Because certa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ppear to fit this requirement and are ubiquit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these compounds are TEF candidates. Toxicity is often expressed relative to benzo[a]pyrene (BaP), the reference standard (e.g., TEF = EC50BaP/EC50PAH). BaP‐like toxicity or toxic equivalents (TEQs) can then be calculated: TEQ = S(PAH i × TEF i ), where PAH i and TEF i are the concentration and TEF, respectively, for individual PAH congeners. Representative TEFs for PAHs were compiled from studies measuring carcinogenic potency and surrogate biomarker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TEFs to PAHs with established criteria (i.e., demonstrated need, defined chemical grouping, broad toxicological database, endpoint consistency, additivity, common mechanism of action, consensus). Although all criteria are not satisfied (e.g., endpoint inconsistency, nonadditivity) and more rigorous validation studies are needed, the TEF method is useful when limitations are recognized. Refinements of the method might include incorporation of pharmacokinetic factors and segregation of TEFs derived from mammalian vs. nonmammalian systems to increase endopoint consistency.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ay also prove useful to assess the range of TEF values reported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