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251.
西江河口段秋季表层水体CO2分压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西江河口段表层水体CO2分压(pco2)的分布特征,于2006年秋季在西江磨刀门至马口河段沿程实测了58个样点的表层水体理化参数.结果表明,河道表层水体Pco2值介于93.15-334.38Pa之间,平均值为174.00Pa,被测河段是个明显的大气CO2"源".河流水体的理化性质在向海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且导致表层水体Pco2随航程的增加而递减.样点水体接受的日照时间与其Pco2,有负相关关系,使得表层水体Pco2呈现出日周期变化.河段表层水体Pco2的这种时空变化与河口过程中河-海作用的弱化而引起水体理化参数(如水温、pH值、电导率、总溶解固体、氧化还原电位和碱度等)的变化以及水体内部碳的生物化学过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转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2.
面向对象的河口滩涂冲淤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过程。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实验区,选取长江口1990年12月4日、1995年4月6日、2000年6月14日和2005年11月27日4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ETM+遥感影像,对其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识别处理,直接提取相应年份的岸线和滩涂陆域多边形,对4个年份的陆域多边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崇明东滩自1990年以来15年间的冲淤空间变化。应用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析识别技术在河口滩涂冲淤变化分析中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3.
低温下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将湿地按时间序列周期性地充水和排干,使得湿地内部形成好氧-厌氧交替过程,从而实现并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新型人工湿地形式.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低温条件下(9~13 ℃)潮汐流人工湿地与传统连续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处理的效能差异,以及运行工况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各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条件下,采用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出水ρ(DO)为0.61 mg/L,高于连续流人工湿地的0.22 mg/L;NH4+-N,CODCr及PO43--P的去除率达到48.57%,68.96%及29.02%,分别比连续流人工湿地提高了约30%,20%和20%.同时,通过对各反应器内微生物呼吸作用和脱氢酶活性等的对比研究发现,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具有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54.
For this study, field measurements of current profiles, buoy trajectories and the lag of two tidal st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aichung Harbour.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s of wind drift current on circulation inside Taichung Harbour, field surveys during both summer and monsoon (winter) season were completed separately. the speed of the drift current was about 3.5% that of the, wind speed,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the horizontal dispersion coefficients were close to Bowden's (1965) formula for the tidal current. the water temperature showed a two-layer profile, with the mixing thickness about 4 to 6 metres for the upper layer. the corresponding Richardson number was about 70. the tidal lag between the two tidal stations was 9.68 minutes. All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55.
烟气脱硫石膏对滨海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了烟气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0、5、10、25和50g/kg)对上海南汇滩涂盐碱土化学性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适量烟气脱硫石膏可以降低滩涂土壤盐碱性,促进供试植物生长.与空白处理相比,烟气脱硫石膏施用量为25g/kg时,土壤pH和碱化度(ESP)分别显著降低5.45%和61.5%;可溶性Cl-和CO32-+HCO3-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3.0%和22.7%;可溶性Ca2+和SO42-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5.1%和96.3%(P < 0.05).试验还发现,施用量为25g/kg时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17.5%和54.0%,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39.5%.随烟气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番茄的果实鲜重、根鲜重和株茎的增加量分别高达144%、54.3%和9.53%;黑麦草的植株鲜重和根鲜重增加量分别高达46.6%和17.0%.但过量烟气脱硫石膏(如50g/kg)明显对植物生长不利.因此,25g/kg可推荐为改良滨海滩涂盐碱土及促进植物生长适宜和安全的烟气脱硫石膏施用量.  相似文献   
256.
2012年2月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cirpus alterniflora) 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cm(间隔5cm)土壤样品,在不同温度(10,20和30℃)进行15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探讨河口区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值)的特征.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温度由10℃升至20℃时,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Q10值的均值分别为5.04,14.92和14.81,最大值均在培养期间的第13~15d分别出现于10~15cm,15~20cm和20~25cm三个土层;温度由20℃升至30℃时,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Q10值的均值分别为3.56,4.99和3.43,最大值分别在培养期间的第4~6d,第4~6d和第7~9d出现于0~5cm,0~5cm和15~20cm三个土层;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对甲烷产生潜力及Q10值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57.
刘瑜  杨慧  孟祥坤  刘振英  李银 《环境工程》2015,33(6):107-111
从天津某铁厂附近排污河的酸性底泥中成功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对其形态特征和DNA序列进行了鉴定。运用生物淋滤技术对河口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较快速启动生物淋滤,且接种该菌株进行底泥生物淋滤可有效溶出底泥中重金属。最佳淋滤条件为:Fe SO4·7H2O添加量为7 g/L,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接种量为15%,硫粉添加量为3 g/L,污泥浓度为10%,温度为30℃和硫粉为3 g/L。在最佳淋滤条件下,底泥中Cu、Zn和Hg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6%、63.9%和82.5%。  相似文献   
258.
黄河三角洲潮沟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欣胜  崔保山  孙涛  贺强 《生态环境》2010,19(8):1855-1861
潮沟在黄河三角洲广泛存在,且分布有多种独特的湿地植被类型。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28个样地,获取了植被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数据;并运用双指示物种(TWINSPAN),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区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得出研究区共有7种类型植物群落;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阐明了这些植被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显示构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主要是Cl-和Na+,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土壤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和中华柽柳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壤含盐量、Na+含量及距离海洋距离,而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Ca2+及Mg2+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9.
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健康标准及河口湿地的生态特征,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压力、环境状态以及生物响应3方面构建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突变级数法,对1996年和2000年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为0.979 1,2000年则降至0.961 8,即由健康状态转为亚健康状态,其主要原因为水资源不足和石油类污染加剧。应加强对辽河口湿地区域石油开采的管理,并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保障湿地生态用水,促进辽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