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河口湿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分别对辽河口湿地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利用GC-FID技术定量分析PAH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站位表层土壤中PAHs总量变化范围为268.7-2853.8 ng·g<'-1>,平均值为1241.9ng·g<'-1>.2008年10月份土壤PAHs以高环为主,2009年5月和8月均是以低环...  相似文献   
42.
河口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l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u、Pb、Fe、Mn、Zn、Al可还原态部分在底层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表层沉积物的2~3倍,但与重金属总量相比,上述元素的可还原态部分所占比例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在5次潮汐循环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均在涨潮初期、高平潮前后及落潮末期出现较高含量.这种变化主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当水体流速增大时,从底部沉积物再悬浮起来的颗粒态重金属对水体中的永久性悬浮颗粒起了很大的稀释效应.水体中的盐度、DO及pH等环境因子对潮周期内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
Pools of Zn, Cu, Cd and Co in leaf, stem and root tissues of Sarcocornia fruticosa, Sarcocornia perennis, Halimione portulacoides and Spartina maritima were analyzed on a bimonthly basis, in a Tagus estuary salt marsh. All the major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root tissues, being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aboveground organs neglectable for sediment budget proposes, as seen by the low root-aboveground translocation. Metal annual accumulation, root turnovers and cycling coefficients were also assessed. S. maritima showed the higher root turnovers and cycling coefficients for most of the analyzed metals, making this a phytostabilizer specie. By contrast the low root turnover, cycling coefficient and low root necromass generation makes S. perennis the most suitable specie for phytoremediation processes. Although the high amounts of metal return to the sediments, due to root senescence, salt marshes can still be considered sinks of heavy metals, cycling heavy metals mostly between sediment and root.  相似文献   
44.
近20余a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已成为我国海岸盐沼中最重要的入侵植物。上海崇明东滩是我国长江口的国际重要湿地,目前受到了互花米草入侵的严重威胁。自1995年在崇明东滩首次发现互花米草以来,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已超过1 600 hm2。总结了近几年在崇明东滩进行的互花米草相关研究,旨在对互花米草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及北部,决定其入侵动态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1)互花米草对沿海滩涂环境具有良好适应与耐受能力;(2)人为引种大大加快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3)崇明东滩湿地的水分盐度条件特征导致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与北部。根据互花米草的生理学特征和长江口地区的水文特点可以推断:互花米草在东滩东部和北部将继续扩张,但目前尚难入侵东滩南部区域,而人类活动可能加剧互花米草入侵。根据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和趋势,必须尽快采取多种途径对互花米草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由潜水含水层、在海底延伸的承压含水层和介于其间的弱透水层构成的滨海含水层系统中,弱透水层的弹性储水以及含水层的海潮荷载效应对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海底弱透水层延伸足够长时,它的弹性储水对承压含水层中的海潮引起的水头波动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6.
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崇明东滩的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的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磁学、粒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比较与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在以粉砂为主的崇明东滩,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评价,除低潮滩无污染外,中潮滩和高潮滩均有中度的重金属污染. 选取中度重金属污染的高潮滩沉积物柱样进行粒度、重金属含量以及磁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χfdARM/SIRM与重金属含量和粘土(粒径<4 μm)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以此建立了磁诊断线性回归模型;χfd和χARM/SIRM可作为重金属含量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47.
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48.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9.
Spartina alterniflora was transplanted into dieback areas of a salt marsh in southeast Louisiana at two elevations (ambient and +30 cm) with and without macro- (N, P, and K) and micronutrient (Fe, Mn, Cu, and Zn) additions to determine if transplant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increasing elevation or nutrients.Spartina alterniflora transplanted into elevated plots had more than twice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s compared to nonelevated plots after three months of growth. Additionally,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greater culm density and number of newly produced culms) in elevated plots as compared to plots at ambient elevation. Macronutrient additions increased culm densities only in elevated plots.Spartina alterniflora transplanted into nonelevated plots had lower survival rates even when transplants received nutrient addi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S. alterniflora may be transplanted successfully into degraded salt-marsh areas if elevation is increased. The addition of nutrients without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elevation is not sufficient for transplant success.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