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281.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究了耐盐作物甜高粱单个生长季(4月中旬~8月中旬)定植对新围垦滩涂盐土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及地表生物量提升作用.结果表明:高粱定植对垦区盐土土壤理化性状有显著改良效果.与NP(无覆盖+无甜高粱定植)和NPC(有覆盖+无甜高粱定植)处理相比,PC(有覆盖+甜高粱定植)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土壤容重,而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P<0.05);P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数量;甜高粱收获前,PC土壤呼吸强度较NP和NPC分别增加35.71%、26.67%(P<0.05);PC处理的地表生物量较NP和NPC处理分别增加3.86倍和3.16倍(P<0.05).甜高粱定植可有效提升盐土土壤地力和生物功能,为新围垦区土地农业化利用提供一条生态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2.
杨蕾  李英华  李海波  苏菲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1):4812-4822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筛选不同进水有机负荷下地下渗滤系统潜在生物标志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模式识别方法对样品进行分型处理,根据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产物蕴含的生物学信息,研究代谢通路,通过RDA分析探索代谢产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PLS-DA模型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为250mg/L、400mg/L、500mg/L时,同一高度层代谢产物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出VIP值大于1.5的230种差异代谢物,以有机酸为主;同时也存在一些醇类、酚类等微生物代谢中间产物.此外,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模拟土柱高度有显著对应性.在水力负荷为0.14m3/(m2·d),COD污染负荷为400mg/L条件下,3个高度层H2(500mm)、H4(1000mm)、H6(1500mm)筛选出53种VIP值大于1.5的差异代谢物,以酸类、酮类物质为主.RDA分析表明,随着有机负荷波动和剖面高度的变化,代谢产物受到氧化还原环境(ORP)与硝态氮(NO3-)的影响较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3.
刘帆  张晓辉  唐宋  王茂  刘红玲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285-5292
对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橫石河上游到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理化参数以及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甄别真核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橫石河中真核微生物优势种群为真菌门(Fungi)(4.51%~86.69%)、绿藻门(Chlorophyta)(0.61%~77.36%)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0.81%~34.91%).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随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梯度降低而逐渐升高.与原核微生物群落不同,酸性矿山废水环境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受硫酸根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4.
ABSTRACT

Forest productivity is dependent on soil quality, which in turn is related to litter; yet there is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tter and soil quality. The effects of litter removal treatment on tree 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in a Pinus caribaea stand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equences of litter removal on soil patterns. This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planning appropriate long-term forest management. Three pairs of 30 × 30 m2 plots (each pair a control and treatment)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center of a P. caribaea stand in April 2002. The controls were left undisturbed with an intact litter layer, while litter was removed monthly from treated plots. 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P. caribaea decreased and soil quality was degrad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n litter-removed (treated) plots. Litter removal also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il bulk density at 0–20 and 20–40 cm depths. The capillary porosity, ca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 and natural water content in controls at 0–20 and 20–40 cm depth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reated plots. The non-capillary porosity in controls at the 0–20 cm dept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eated plots. The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N), total potassium (K) and alkalized N content in each layer, and available P and exchangeable K at 0–20 and 40–60 cm depths in control plo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litter-removed plots.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at 0–20 and 40–60 cm depths and of fungi at 20–40 and 40–60 cm depths were higher in control than treated plots. The number of actinomyces and urease, catal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controls at each depth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litter-removed plots.  相似文献   
285.
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立  万力  张发旺  何泽 《生态环境》2010,19(7):1686-1690
利用当地土著微生物优势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结合当地地质微环境特点,开展了陕北某油井旁的石油污染黄土土壤修复研究。设置两个试验区、一个空白区和一个对照区,在两个试验区中分别加入3%的土著优势菌群制剂,选择优化出的土著菌群经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ayces)、真菌类的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等。试验结果显示:土著优势菌剂一般需要3-7d的延滞期(lag phase),然后进入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两个试验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石油含量分别为1542、1886mg·kg^-1时,经过11-32d原位土著优势微生物菌剂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降解率可达69.52%-88.11%,而对照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的石油含量变化不大,降解率基本在10%以内,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缓慢的。谷糠黍糠、麦麸两种添加剂对优化菌液的修复效果的作用基本相同。试验过程中对土壤温度、水分、氧和营养物质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6.
选择安徽铜陵新桥矿区富Cu的污染土壤,充分利用微生物受自然环境重金属胁迫而产生耐性这一特点,进行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配制三种不同的培养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培养基。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对土壤中耐受重金属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将得到的对cu2+耐受性最高的液体培养基作为菌源,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并将得到的纯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菌种经试管斜面富集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以便后续使用。研究发现,土样中细菌和真菌对cu的耐受性低,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分别只达到500mg·L-1和1100mg·L-1。而放线菌表现出cu高耐受性,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耐受Cu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0000mg·L-1,初步鉴定该放线菌株为链霉菌属。该放线菌菌种可能同时对Cu有吸附降解特性,具有成为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高效耐受吸附菌种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87.
赵辉  杨涓  腾迎凤  丁晓娟 《生态环境》2010,19(11):2718-2721
通过大田实验,研究了不同脱硫渣废弃物对油葵(Helianthus annuus)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微生物总量在苗期和花期数量较少,成熟期是数量较多。脱硫渣施用量对油葵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产生影响,微生物总量和油葵根际土壤酶活性均随着脱硫渣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一生育期内,微生物总量以C(1.5 t/hm2)或D(2.25 t.hm-2)处理的微生物数量较高,B(0.75 t.hm-2)处理时的微生物数量较少;表明施用适量的脱硫渣有益于油葵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过高则导致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88.
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需与物化法联用.通过研究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高铁酸钾氧化法与生物处理法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提供有用参数.首先研究了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浓度小于60mg/L时在微生物生长阶段的停滞期初期就分解完全,低浓度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没有不利影响甚至具有促进作用.然后考察了高铁酸钾对CODCr去除率和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浓度为41.5mg/L时,CODCr去除率达到最大值,该浓度下,污泥的沉降性变好,与不加高铁酸钾的情况相比,SV值较低,MLSS和MLVSS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89.
典型纳米材料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而土壤是人工纳米材料释放到环境的主要的汇。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其对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具有极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参考纳米材料对微生物影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中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及来源,综述了典型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人工纳米材料土壤生物效应的调控作用,对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0.
固定化混合菌处理高盐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蔗渣和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效果比游离状态的微生物除油效果好。甘蔗渣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为36 h、pH为6、温度为40℃,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62%;海绵的最佳投加量为5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8 h、pH为7、温度为35℃,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75.8%;以甘蔗渣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108 h时,除油率达最高为84.5%,以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96h时,除油率达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