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7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4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07篇 |
废物处理 | 59篇 |
环保管理 | 753篇 |
综合类 | 2052篇 |
基础理论 | 466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85篇 |
评价与监测 | 328篇 |
社会与环境 | 333篇 |
灾害及防治 | 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99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403篇 |
2011年 | 450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273篇 |
2006年 | 287篇 |
2005年 | 217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37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焦作矿区9个地下水样的6个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84.809%的3个因子来反映该矿区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大部分水质总体较好,经轻度处理后还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或工业用水利用. 相似文献
373.
374.
375.
对环保设施运行现状定量评价模式进行探讨。模式从环保设施的整体、细节、管理和环境影响4个方面分析,采用调查、公式计算、插值、专家评分等方式,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现状进行评分,建立了一个以计权方式定量评分来评价废气、废水处理设施现状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76.
377.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378.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硫化氢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方法中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对各个分量进行详细量化,计算处该分析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给出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79.
滇池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供水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和科研文化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物栖息地功能价值、调节气候功能价值、降解污染功能价值、涵养水源价值和侵蚀控制功能价值。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及生态价值法等评价方法,计算出滇池湿地的各项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8.778亿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50.116亿元,间接价值为28.662亿元。 相似文献
380.
浙江省县级单元建成区用地绩效评价及其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浙江省县级单元建成区用地的绩效,并探讨其地域差异,论文采用AHP法、空间分析法,得到研究结果为: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四个维度的土地绩效评价框架;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于离散;综合绩效呈现四种不同的空间模式;用地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城市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工业化水平提高,子绩效中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而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则体现出相反的两极分化特征;在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辐射效应、周边地区的功能承接等机制影响下,H-H绩效和L-L绩效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土地利用协调性,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低水平自组织优化机制也可能具有较高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