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809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1452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163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自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主要以群体形态存在,其群体形态通常由10~103数量级的单位细胞组成,然而在实验室条件下经过几代培养之后,铜绿微囊藻的群体形态逐渐变为单细胞和少量双细胞. 在实验室条件〔温度为(25±1)℃,光照强度为2 000 lx,光暗比为12 h∶12 h〕下,采用不同ρ(TN)、ρ(TP)的BG11培养基培养群体形态的太湖铜绿微囊藻(FACHB912),其中T1试验组ρ(TN)、ρ(TP)分别为1.00、0.05 mg/L,T2试验组为5.00、0.25 mg/L,T3试验组为25.00、1.25 mg/L,T4试验组为125.00、6.25 mg/L,T5试验组为247.06、7.11 mg/L. 结果表明:T1、T2和T3试验组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细胞所占比例及群体大小均有所增加,T4和T5试验组则表现为减少,并且T1、T2、T3试验组与T4、T5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 T1、T2、T3试验组出现了>100个细胞的群体,其中T2试验组的铜绿微囊藻群体最大,最大群体约由960个藻细胞组成;而T4、T5试验组中的群体却趋于消失. 相对于单细胞,群体形态的铜绿微囊藻在低ρ(TN)、ρ(TP)条件下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盐,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高ρ(TN)、ρ(TP)条件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但可能抑制或者不能刺激胞外多糖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维持.   相似文献   
992.
舟山本岛大气污染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2012年GDAS(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结合NO2、PM2.5、PM10和SO2等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数据,对舟山本岛2012年4月、7月、10月和12月的大气污染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包括PSCF(潜在源贡献)和CWT(浓度权重轨迹)计算〕,确定大气污染传输路径及影响源区. 结果表明:舟山本岛气流后向轨迹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4月主要受来自黄海海面气流轨迹的影响,其占总轨迹数的36.7%,ρ(PM10)为(53.24±24.33)μg/m3;7月以途经琉球群岛和东海气流轨迹为主,占总轨迹数的48.4%,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4.63±6.33)、(28.60±4.83)、(52.89±18.76)和(8.67±3.11)μg/m3;10月气流轨迹主要来自于东海海面,占总轨迹数的49.2%;12月气流则主要来自辽宁南部和黄海,占总轨迹数的66.1%,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8.48±15.14)、(58.71±14.10)、(69.83±38.94)和(20.83±13.28)μg/m3. 舟山本岛PM2.5的潜在源主要为毗邻城市间局地污染,集中于浙江沿海城市及杭州湾、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993.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n innovatio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etition. Us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renewable energy policies, competition and green patents for OECD countries since the late 1970s, we develop a pre-sample mean count-data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that accounts for the endogeneity of policies. We find that renewable energy polici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fostering green innovation in countries with liberalized energy markets. We also find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re crucial only in the generation of high-quality green patents, whereas competition enhances the generation of low-quality green patents.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利用长春市的食品厂、客车厂、邮电学院、儿童公园、净月潭以及甩湾子等6个自动监测中心提供的2011年PM10、SO2与NO2小时质量浓度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春市PM10质量浓度(MPM)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看,6个采样点的MPM从高到低依次为食品厂〉儿童公园〉邮电学院〉客车厂〉净月潭〉甩湾子,其中除食品厂与儿童公园外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从时间分布上看,绝大多数监测点位的冬季MPM是最高的,春季次之,主要是因为冬季采暖与春季沙尘天气,而夏季的MPM最低,主要是湿沉降作用所致。MPM逐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型分布,第一个峰值出现在早上7:00左右,其中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的早7:00左右,达到了0.223 mg·m-3,第1个峰值过后呈下降趋势,下午出现质量浓度低谷,其中最小值出现在11月份15:00左右,为0.036 mg·m-3,直到傍晚时缓慢回升,22:00左右达到第2个峰值。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PM10与NO2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显著,且较稳定,其原因可能是常年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尘影响较大,而PM10与SO2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太稳定,这可能是冬季采暖排放的燃煤尘所致。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暴露时间对壬基酚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选取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急性(24 h和72 h)、慢性(10 d) 3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壬基酚环境浓度下(0、0.0001、0.001、0.01、0.1、0.2 mg·L~(-1))的暴露实验,以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理指标(体长、运动行为)、生化指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脂褐素)为终点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急性暴露24 h后,活性氧自由基(ROS)在0.01 mg·L~(-1)时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变化。72 h暴露条件下,体长随壬基酚浓度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在0.0001 mg·L-1时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对照组高出26.4%(P0.01);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在2个较高浓度(0.1和0.2 mg·L~(-1))时表现出明显的刺激效应;细胞凋亡水平在0.0001 mg·L~(-1)时显著性下降,呈现负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0.2 mg·L~(-1)时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对照组降低了45.5%; ROS及脂褐素在壬基酚暴露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性增加。慢性暴露条件下,脂褐素在0.001 mg·L~(-1)时表现出最大效应,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5.4%,并且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呈现U型趋势;其他生理生化指标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研究揭示了环境浓度水平的壬基酚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是时间依赖性的,急性暴露以引起刺激作用为主,表现为毒性兴奋效应,而长期暴露后壬基酚对生理生化指标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结果为进行壬基酚的毒性评价及更好地理解其毒性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6.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metals bioaccumulation in the Talitrid O. mediterranea collected from the banks of Bizerte lagoon. Individuals were exposed to a series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opper, and zinc. Bi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highlighted. Body metal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talitrid using flame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second week, the mortality increased especially with cadmium exposure, and a mass gain was obtained between weeks for copper and zinc.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 factor indicated that O. mediterrane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acroconcentrator of copper and zinc.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y and in the ultrastructural organisation of hepatopancreatic cells.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obtained after metals exposure were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majority cell organelles. Also, heavy metals wer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numerous granules with different size in the cell surface. Furthermore, metals exposure affected the brush border causing the disruption of microvilli filament. Through these results, O. mediterranea could be a good indicator providing measurable responses. It could be an attractive candidate for the biochemical study of heavy metals toxicity in coast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97.
低温和冻害是造成巨大农业损失和植物死亡的主要逆境因子。为揭示冷冻胁迫对植物细胞中离子分布的影响,选择芦荟细胞原生质体为受试材料,使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检测了经冷冻处理后的芦荟原生质体在低渗液中破裂时产生的Ca~(2+)浓度脉冲信号,并同时检测Na~+浓度脉冲信号作为对比。研究了冷冻温度、解冻时间和ZnO NPs处理等因素对冷冻胁迫下芦荟原生质体中Ca~(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冷冻处理的原生质体相对比,经过冷冻处理的原生质体破裂后,其Ca~(2+)脉冲信号前沿处发生明显的"凹陷",这说明,原生质体中Ca~(2+)分布出现分层现象,靠近细胞中心浓度较高而细胞膜附近浓度较低。这一分层现象在温度为-7℃时开始出现,原生质体解冻5 h后仍未消失。经过ZnO NPs预处理后再进行冷冻的原生质体,其Ca~(2+)脉冲凹陷深度明显减小。而当用ZnO NPs处理解冻后的原生质体时,其Ca~(2+)分层现象消失。冷冻胁迫下芦荟原生质体内Ca~(2+)分布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原生质体内Ca~(2+)分布变化与其抗寒反应存在一定关系。与Ca~(2+)相反,Na~+的分布几乎不受冷冻因素的影响。ZnO NPs处理对冷冻芦荟原生质体中Ca~(2+)浓度分布分层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表明一定浓度范围的ZnO NPs在缓解冷冻造成的Ca~(2+)流动性下降,维持细胞Ca~(2+)分布的调控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线监测系统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以下简称海螺沟站)开展甲烷(CH_4)连续自动监测,通过局部近似回归法进行背景值筛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年海螺沟站CH_4年均体积分数和筛分的背景体积分数接近,两者浓度水平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全球本底站CH_4浓度水平相当;海螺沟站CH_4能够代表背景区域浓度水平。海螺沟站CH_4体积分数呈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特征,季节变化主要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占主导影响。夏季CH_4体积分数最低但日振幅最大,与高原高海拔背景下森林地带的辐射对流引起局地扩散作用有关。采用逐步逼近回归筛分CH_4监测数据,海螺沟站CH_4背景季浓度变化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其他背景站大气CH_4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CH_4季体积分数振幅基本一致。背景站四季的CH_4载荷贡献在16个风向分布结果表明,在春、夏季存在西风带下南亚方向污染物气团的远距离输送;青藏高原东部近地面在冬季处于反气旋冷高压控制下,而SSW方向风向能够短暂打破这种稳定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得到迅速扩散,SSW为负贡献。  相似文献   
999.
影响吹脱塔对垃圾渗滤液氨吹脱效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高,用吹脱塔进行氨吹脱时,pH值、水温、气液比对吹脱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当pH在9.2~11.5时,吹脱效率随pH值增加而提高;但高于11.5,吹脱效率随pH值增加变化不大。水温越高,吹脱效率越高。气液比在3500m^3/m^3以下时,随着气液比的升高,吹脱效率显著升高,但当气液比上升至3500m^3/m^3以上时,吹脱效率变化较平稳。氨氮浓度的高低对吹脱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4年乌鲁木齐城区(以天山区为例)PM10日平均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不同季节PM10浓度变化特征、不同级别污染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ESEM-EDX)对不同季节的颗粒物的形貌及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PM10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出现4级以上污染日数最多,占39.5%;夏季最为洁净,好于2级的日数占到76.1%.PM10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浓度与风速成正比,与降水成反比,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逆温层厚度相关比较复杂,有时成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颗粒物的形貌在不同季节特征明显,冬季颗粒物多呈圆球形,春季形貌不规则,夏季既有圆球形又有不规则形貌的颗粒,而秋季颗粒物多呈链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