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1篇 |
免费 | 2465篇 |
国内免费 | 2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3篇 |
废物处理 | 197篇 |
环保管理 | 316篇 |
综合类 | 3260篇 |
基础理论 | 418篇 |
污染及防治 | 1540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399篇 |
2011年 | 33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99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小诺霉素发酵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具有强抑制性污染物的抗生素小诺霉素发酵废水,选择活性污泥、粉末活性炭(PACT)、纯氧曝气等3种好氧生物处理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小诺霉素发酵废水的生物降解呈抑制动力学,采用Marquart方法对动力学模式进行参数估计。PACT能够有效地降低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从而明显地改善了生物处理过程动力学。 相似文献
902.
903.
下水道中微生物反应及水质转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物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在分析下水道系统水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下水道系统的微生物和水质转化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个水质变量间的耦合计算及其相互转化和迁移过程。应用实验室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为下水道系统的设计、水质评估等提供指导,也可为污水处理厂等提供前期水质参考。 相似文献
904.
905.
906.
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理现状,提出了传统的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是海洋倾倒,污泥消化技术法,污泥堆肥技术法,污泥的土地利用和污泥的有效利用法,给出林地利用与绿化利用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和传统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分析了污泥稳定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及应用进展,提出了污泥堆肥和堆肥后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07.
908.
采用Mg-Fe型类水滑石(LDH)吸附剂提纯污泥焚烧飞灰(ISSA)浸出液中的磷,探究了吸附剂煅烧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及磷吸附和脱附机理.研究发现,在高浓度磷溶液(>1000mg/L)中,未煅烧的类水滑石(LDHu)磷吸附容量高于煅烧后的类水滑石(LDHc).LDHu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磷的吸附与脱附主要通过磷和金属离子沉淀-溶解、静电吸附-排斥、配位作用和离子交换实现.而LDHc层状结构消失,形成双金属氧化物,不存在明显的阴离子交换作用.经LDHu或LDHc吸附和NaOH溶液脱附后,ISSA浸出液均具有良好的磷纯化效果,磷相对纯度从36%分别上升至77%和69%,磷回收率分别为84%和57%.纯化后的溶液适合制备高值含磷产物. 相似文献
909.
我国所加工的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以高硫石油焦、含油污泥为代表的副产物产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利用成熟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废物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炼厂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制备高性能混合浆液的研究. 采用干磨湿配制浆工艺,考察了含油污泥与石油焦的共成浆性,分析了石油焦粒度分布、含油污泥添加量、温度、pH等对成浆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石油焦颗粒疏水性较强、比表面积小,其单独成浆时最佳粗细颗粒质量比为5.5∶4.5;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共成浆时,其最佳添加量为3.0%;在30℃,pH为7~9条件下,可制得表观黏度低于1000mPa·s,稳定时间超过48h,流动性较好的混合浆液,可满足水煤浆气化无害化工艺的进料要求. 相似文献
910.
研究了厌氧污泥复合床 (UASCB)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 (SMBR)串联工艺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并与单纯的SMBR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液COD浓度平均为 2 50 0mg/L ,NH+ 4-N平均浓度为 360mg/L ,厌氧反应器COD的负荷为 7~2 0kgCOD/m3·d ,SMBR负荷为 1~ 5kgCOD/m3·d,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 1 4~ 2 8h时 ,该串联工艺COD去除率达到 92 %以上 ,NH+ 4-N的去除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