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开发中小城镇适用的简易高效污水处理成套技术,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三高问题,这对于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我国,在一段时期内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了改进型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接触氧化组合中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在组合工艺停留时间为8h时,出水COD、氨氮、SS都能够达到城市污水二级排放标准。水力停留时间对组合工艺出水中的氨氮、SS去除效果影响明显,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提高,出水中的氨氮、SS下降。当处理量为1000t/d时,对该组合工艺的能耗进行了计算,吨水能耗为0.13元,为传统城镇污水处理吨水能耗的55%左右。  相似文献   
172.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3.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处理白酒废水启动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  周健  杜文鹏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0):2307-2311
对用颗粒活性炭作为载体的AAFEB反应器处理白酒废水的启动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恒定进水COD浓度和pH的条件下,通过不断提高温度到35℃,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至8 h,维持床层膨胀率在18%~20%,经36 d反应器成功启动,此时反应器有机容积负荷6 kg COD/(m3.d),COD去除率达到82.9%,容积...  相似文献   
174.
膨胀石墨对甲基橙有极强的吸附脱色效果,但因其具有高分散、质轻等特点,在水体环境中存在难回收的问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增强膨胀石墨的可回收性,对磁性膨胀石墨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并考察其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效果,探讨了影响因素。利用SEM、XRD和磁滞回线对其微观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脱色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佳制备条件下,磁性纳米粒子在膨胀石墨表面负载效果良好,其饱和磁化强度为58.87 emu/g,在外加磁场下可被快速回收。  相似文献   
175.
研究微波诱导鳞片石墨-H2O 2催化氧化处理甲基紫废水工艺,探讨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及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EM、EDX、XRD和FTIR对新鲜及使用6次后的鳞片石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诱导鳞片石墨-H2O2能高效快速降解废水中的甲基紫;在50 mL初始pH为3,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甲基紫废水中, H2O2用量1 mL/L,鳞片石墨 3 g/L,微波输出功率259 W,微波辐射时间9 min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甲基紫脱色率达到了98.80%;微波、鳞片石墨、H2O2体系对甲基紫废水降解效果明显,产生协同效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甲基紫结构被破坏,但仍含有少量苯环等小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为0.42613 min-1,反应半衰期t1/2为1.626 min。  相似文献   
176.
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负载,制备出不同类型的光催化材料(TiO2-EP、Ag+-TiO2-EP),并在模拟日光条件下,研究其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浸渍3次且担载0.04% Ag+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在光催化剂用量为0.3 g,20 mL初始浓度为10 mg/L甲基橙溶液光照4 h后降解率可达81.6%,且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服从一级动力学方程。回收3次后仍有较强的活性,其2 h降解率为24.8%。  相似文献   
177.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产氢发酵液的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的条件下,逐渐提高进水COD,经过40 d连续运行,EGSB反应器启动成功。容积负荷达到14 kg COD/(m3·d)时,COD去除率约为80%,产气量为26.84 L/d,甲烷含量为57.9%。  相似文献   
178.
膨胀石墨-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原油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氧化-浸渍法制备出膨胀石墨-ZnO(EG—ZnO)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该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其光催化降解水面原油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G—ZnO复合材料保持了膨胀石墨疏松多孔的蠕虫形貌,六方晶系结构的ZnO晶体均匀地分布于膨胀石墨的层间和表面。经紫外光照射72h后,吸附于EG—ZnO复合材料中的原油发生了显著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当该复合材料中ZnO的质量分数为80%时,原油的降解率可达35%,降解产物中有酮、醛及醇类等物质。  相似文献   
179.
采用高铁酸钾作为铁前驱体和氧化剂氧化石墨矿物,原位合成磁性氧化石墨(MGO)催化剂.磁性氧化石墨与碳黑(CB)混合在碳纤维布基底上制备阴极(MGO/CB),将溶解氧还原生成活性氧(ROS)氧化处理含活性红X-3B染料的模拟废水,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手段表征磁性氧化石墨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180.
Sludge granu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critical parameter governing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and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s. Pre-granulated seeding sludge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required start-up time. Two lab-scale and a pilot-scale EGSB reactors were operated to treat Shaox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ontaining wastewater from real engineering printing and dyeing with high pH and sulfate concentration. The microbi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erobic excess sludge, sanitary landfill sludge digested for one year, and the granular sludge of EGSB reactor after 400 d of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sieves. The lab-scale EGSB reactor seeded with anaerobic sludge after digestion for one year in landfill showed obviously better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COD) removal efficiency than one seeded with aerobic excess sludge after cation polyacrylamide flocculation-concentration and dehydration. The TCOD removed was 470.8 mg/L in pilot scale EGSB reactor at sho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15 h. SEM of sludge granules showed that the microbi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ludg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howed some differences. SEM demonstrated that Methanobacterium sp. was present in the granules of pilot-scale EGSB and the granular sludge produced by landfill contained a mixture of anaerobic/anoxic organisms in abundanc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EGSB demonstrated that using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produced by sanitary landfill as the seeding granular sludge was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