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12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叙述了GY-IB光纤液位计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人工检测和计量测试研究所的测试情况,分析了该光纤液位计存在的不足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2.
通过对几种汽车用钢板的实验研究总结了锥杯值与薄板的顶压值、rm值、 n值、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应关系,阐述了锥杯试验方法在汽车深冲钢板成形性评价方面的意义,以及对于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3.
滥木厂铊 (汞 )矿床产于NE向滥木厂鼻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 ,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矿床中矿体的产出则多与层间虚脱空间有关 ,且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龙潭组 (P2 l)和长兴组 -大隆组 (P2 c+d)。对该矿床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其结果表明 :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与塑性变形关系密切 ,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层间滑移则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应力作用下 ,导致有机质的局部富集 ,为富铊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实验结果与汞铊矿体和富铊矿体主要产于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有利岩石组合内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264.
通过采用不同pH值的浸出剂对淮南上窑贮灰场中粉煤灰进行了室内浸泡试验研究,得出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微量元素Cu,Mn,Cd,Ni,Zn随着pH值的增大析出浓度减少,而Cr随着pH值的增大溶出浓度增大,B的溶出与pH值的关系不明显;粉煤灰中微量元素溶出率很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65.
以一化工厂作为研究对象,按1/3125缩尺制作模型,在风洞实验室中进行扩散试验,研究该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以及地形和局地气流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6.
IntroductionAnatmospheredispersionfieldexperimentwasdoneonthecoastalsiteofnuclearpowerplant (NPP)intheeastpartofChinaduring 1995— 1996 Thecontentofthisexperimentincludes:hourlyobservationofwindandtemperatureonthetowerof10 0m ;Observationofsurfacewindandseeandl…  相似文献   
267.
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子正交实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定量化各因素对彼此的影响,探求促进正向作用,抑制负向作用的途径,为各因素制定适宜的施用时间顺序以及施用量,以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笔者设计了本文中的复合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因素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在土壤石油处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土壤石油含量为64g/kg水平下,三周内的降解率可以高达48%,在实验初期,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的投加是影响降解速率的重要因素,它们的最优水平均为各受试水平中的最大值,到了实验的中后期,污染强度上升为降解的首要影响因子,并且在受试样品范围内,污染度越大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268.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设计和实施了具有真实物理意义的沙堆实验,结合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多年来富营养污染和水华爆发的现场监测资料,研究了缓流水系综合营养指数的变化趋势,描述了水华爆发/消退过程的自组织临界性行为。将沙堆实验统计数据中符合自组织临界性规律的普适性因子:沙堆底盘直径D、沙粒长度三、沙粒半径r和沙粒密度ρ等,与富营养污染流域中导致水华爆发的非线性耗散型控制函数相关联,从而有可能通过不同情况下沙堆崩塌的难易程度、频度和规模来发现、描述和确定水华爆发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沙堆实验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这些典型流域水华发生过程的周期振荡行为和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9.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烟气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UTLT)防排烟系统设计和人员应急救援提供参考依据,以重庆某UTLT二期工程一段主隧道为例,开展全尺寸火灾试验,探讨了横向排烟方案的烟控效果,并验证了Alpert顶棚最高温升衰减模型。结果表明,UTLT主隧道段采用横向排烟方案,当防烟分区长度为120 m时,采用的排烟量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当隧道为上坡时,最有利的烟气控制模式为同时开启着火分区及下游相邻分区的排烟系统和与排烟分区紧邻的上、下游两个分区的补风系统。隧道顶部烟气最高温升衰减规律为:下游距火源无量纲距离r/H0.57及上游部分,呈指数衰减;下游距火源无量纲距离r/H0.57部分,呈幂函数衰减,且衰减程度与排烟方案有关。  相似文献   
270.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易造成严重后果,纵向通风作为火场排烟降温的常用措施会改变燃烧的火源功率及相关火灾参数,影响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的设计。利用按照弗洛德相似性原理自行设计建造的公路隧道火灾烟气输运特性研究试验台,研究了不同纵向通风风速下燃料火源功率、火焰形状和烟气层高度、距火源2 m人眼高度处一氧化碳体积分数、隧道横截面竖向温度及隧道纵向人眼高度处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火灾参数与纵向通风之间呈现非线性变化关系,火源功率在纵向通风作用下出现"双驼峰"现象,随风速增大,火源功率、火焰主体长度与亮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平均燃烧速度与一氧化碳体积分数、温度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