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465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必须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连续、多要素、多维空间的立体监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技术摒弃了传统将水样带回实验室预处理、存放再进行后期分析的低效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减轻了海洋监测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介绍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中的系统集成及数据分析平台等。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氨氮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以及主要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3.
Zhang P  He X  Ma Y  Lu K  Zhao Y  Zhang Z 《Chemosphere》2012,89(5):530-535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utilization of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these newly designed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environment is a basic nee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fate of ceria nanoparticles in an aquatic system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sediments, water, hornworts, fish and snails, using a radiotracer technique. Concentrations of ceria in the samples at regular time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Ceria nanoparticles were readily removed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partitioned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sms. Both snail and fish have fast absorption and clearance abilities. Hornwort has the highest bioaccumulation factor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sediments accumulated most of the nanoparticles with a recovery of 75.7 ± 27.3% of total ceria nanoparticles, suggesting that sediments are major sinks of ceria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94.
根据广州从化市玮思工业园排放的综合污水的特点,设计了生物接触氧化—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该工艺运行一年来对COD、BOD5、TP、NH4+ -N、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中的COD、BOD5、TP、NH4+ -N和TN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BOD5、TP、NH4+ -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07%、74.91%、60.73%、89.62%、46.01%;该组合工艺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单一的复合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池对COD、BOD5和NH4+ -N的去除贡献较大,但对TP和TN的去除能力有限;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方便、管理简单、景观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
能源利用中烃类气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类气体作为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以及钻井液检测中指导钻井作业的重要因素,在挥发性烃类污染控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类烃类气体检测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整理,为该类技术针对不同目标的选择与组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有汞、镉、铅、锌等,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极大危害。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法、物理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生态、高效的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7.
用锯木屑作为吸附材料,0#柴油为吸附对象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木屑对纯油、水中浮油的吸附以及吸油后的木屑在水中的漂浮性能;并以木屑粒径、木屑投加量、振荡频率、油膜厚度为研究指标,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0#柴油的吸附量、去除率以及木屑漂浮率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木屑对水中柴油的吸附速度极快,1min即可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8.08g/g;木屑在水中漂浮性能良好,静态时经72h漂浮,漂浮率维持在92%左右;振荡频率为150r/min时,72h内漂浮率维持在68%以上;最佳吸油条件组合为吸附剂粒径10~20目,振荡频率120r/min,木屑投加量0.7g,油膜厚度1.65mm。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火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及性能评价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包括研究方法、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该研究是继火电厂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后的重要管理技术创新,为进一步促进火电厂环保设施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确保达标排放,推进火电行业管理减排和技术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采用钻孔埋设传感光纤是岩土体分布式光纤传感直埋技术的一种,为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土体变形协调,通常在钻孔内注浆,使传感光纤与周围岩土介质凝固为一体。根据对浆液凝固时间无特定要求和有特定要求的2种情况,通过试验研究了钻孔注浆耦合材料、配合比及其凝固后强度。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水泥与膨润土的比例以及水固比可以控制凝固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使其强度与原位岩土体的近似相同;添加适量的水玻璃可以加快浆液的凝固速度。针对石家庄某隧道原位土体的力学参数,得到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最优配合比,使浆液凝固后的力学指标与原位土体的近似相同。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装有压电陶瓷弯曲元的双向振动三轴仪对饱和黄土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并根据静力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模量发展规律建立了基于哈定方程的拟合曲线;将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剪模量与静力固结下的动剪模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轴向应变的发展规律,确定了以上2种条件下动剪模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试样结构性破坏,土颗粒重排列,土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振动过程中的暂停对试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暂停时间很短,可以忽略这种影响。在振动结束后,对试样在原压力下重新进行固结,结果表明,固结完成后,试样的动剪模量增大,且增大幅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