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69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白腐真菌组合培养提高漆酶酶活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腐真菌组合培养的方式提高漆酶酶活,并对组合后菌株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菌株55(Trametes trogii)和菌株m-6(Trametes versicolor)组合后漆酶酶活较菌株55和m-6分别提高了24.13倍和4.07倍;组合后菌株间不存在抑制作用;平板培养时,两菌株菌丝生长止于菌丝交界处,该处漆酶酶活最高并分泌褐色色素;液体培养时,菌株m-6对组合后漆酶酶活的提高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向菌株55的培养物中添加菌块m-6,其酶活比向菌株m-6培养物中添加菌块55时的酶活高7.03倍,并且菌株m-6胞外物对菌株55的漆酶分泌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加入20 mL过滤灭菌胞外物可使菌株55漆酶酶活提高6.79倍,而且胞外物高温灭菌后仍能刺激菌株55的漆酶分泌,加入20mL后酶活比对照高4.60倍;Native-PAGE活性染色结果表明组合后同工酶种类未发生变化,但有3种同工酶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62.
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主要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的影响.2套MBR采用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 d,曝气强度分别为500及100 L/h,应用死端过滤装置来检测不同阶段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实验中对不同曝气强度下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分子质量分布、颗粒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增加了膜污染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曝气强度的增加导致了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10000的SMP浓度的增加,此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浓度直接影响了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过高的曝气强度也导致了污泥絮体中1~10μm细小颗粒和EPS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3.
Ⅰ Ⅱ-AS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下以奶粉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连续运行了两段厌氧反应器(ⅠⅡ-ASBR),且于ⅠⅡ两柱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厌氧颗粒污泥,为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对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了其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和胞外多聚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ⅠⅡ-ASBR反应器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Ⅰ柱的厌氧颗粒污泥大而密实,Ⅱ柱的较小,呈多孔的网状结构,Ⅰ柱中厌氧颗粒污泥以甲烷八叠球菌、球菌及短杆菌为主,丝状菌较少,Ⅱ柱则以丝状菌、短杆菌为主,球菌较少;Ⅰ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利用乙酸的活性相对较低,Ⅱ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而利用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辅酶F420的含量Ⅱ柱比Ⅰ柱明显要高,而胞外多聚物含量Ⅰ柱比Ⅱ柱的高。  相似文献   
64.
曝气量对SBAR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BA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颗粒化后表观气速为1.8 cm·s-1和0.9cm·s-1时对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结构、粒径、强度等物理特性和硝化性能以及胞外聚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化后降低曝气量增加颗粒形态不规则程度,空隙增大;55d试验中,与高曝气量下相比,降低曝气量使表观污泥产率提高33%,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5%,相对颗粒强度降低6%, EP5含量平均降低12%.两反应器颗粒污泥SVI值均在10~15 mL·g-1,沉降性能良好,且均具有良好硝化性能和降解COD能力.与高曝气量下相比,低曝气量下硝化菌群活性低,而异养菌活性高.  相似文献   
65.
温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膜污染速率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两套相同的MBR蓑置在冬季运行,其中一套维持20℃的恒温,另一套水温与周围环境相同。对两套装置处理效果及膜污染速率进行对比,并通过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F)、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污泥粒径分布扣膜面污染物的比较,分析温度对MBR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对污染物的截留能有效补偿低温时微生物作用的不足,因此低温对出水水质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低温时虽然SMP和EPS的释放增加,但并没有引起膜污来的加剧。相反地,低温时污泥粒径较高温时小,而粒径较大的颗粒更易沉积于膜表面,因此低温时膜面固体物质含量较低,膜污染速率反而比高温时低。  相似文献   
66.
Enzymes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sludge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ultrasound method to extract enzymes from sludge flocs was presented.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ultrasound method at 20 kHz could extract more types of enzymes than that ultrasound at 40 kHz and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methods. 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ultrasound extraction at 20 kHz were duration of 10 min and power of 480 W. Under the condition, ultrasound could break the cells and extract both the extracellular and intercellular enzymes. Ultrasound power was apparently more susceptive to enzyme extraction than dur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control of power during ultrasound extrac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duration.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nzyme activities and cation contents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nzymes had distinct cation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67.
泥水预分离MBR膜污染缓减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杰  董文艺  白微  李伟光  杨跃 《环境科学》2009,30(7):1978-1982
通过长期运行实验,进行了泥水预分离膜生物反应器(sludge/water pre-sepa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S/W-MBR)与传统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对比研究,考察了污泥浓度、胞外聚合物含量(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及过膜阻力(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膜污染的缓减作用.结果表明,S/W-MBR与SMBR生物区的污泥浓度基本一致,而S/W-MBR膜区的污泥浓度较SMBR有显著降低.两者生物区的EPS含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W-MBR膜区的单位质量污泥的EPS含量始终保持在15 mg/g左右的较低水平.S/W-MBR比SMBR具有更好的缓减膜污染能力,在近90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前者的膜组件仅需清洗2次,后者的膜组件清洗了5次.  相似文献   
68.
胞外酶对堆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添加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酶对农业废物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期,胞外酶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堆肥后期,胞外酶可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并促进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大量降解.醌指纹数据显示,胞外酶并未引起新的优势醌的出现,进入高温期后,以MK-7为主要醌类的微生物作为优势菌群,且这种优势一直存在;堆肥后期胞外酶对甲基萘醌影响较大,可促进长链甲基萘醌的出现.主成分分析表明,胞外酶对醌种类演替的影响主要作用在3d和40d,这与非相似性指数结果一致,并使真菌在整个体系中影响力加大.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中,物理方法中的热提法较为简便易行,适当的振荡频率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超声波法(30 W-6 min)是可行的提取方法,硫酸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联用可以用于活性污泥提取EPS,其中甲醛-NaO...  相似文献   
70.
胞外聚合物结合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实验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波-树脂法提取EPS的方法与程序;以5种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EPS结合磷的效能.结果表明,超声波-树脂法分离EPS和细菌细胞的较优程序为:采用21kHz、40W超声波作用60mL污泥2min(VSS约为8000mg·L-1);然后,投加80g·g-1(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